散文天地 · 张晓、范方启作品‖总第1020期

大同黄花

文/ 张晓(山西)

大同,是我的家乡,家乡因黄花而出名。

黄花,俗称萱草、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养生论》神农经上,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功能。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描写黄花菜的诗句。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安神菜、萱草,在大同地区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史。明代起,此地已有“黄花之乡”的说法。

大同的黄花多生长在大同火山群下,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了其角长、肉厚、蕊多、色泽金黄的高贵品质。

每年农历六月,是大同黄花盛开和采摘的季节。整个云州大地郁郁葱葱,青碧喜人,而挺立在原野上的枚枚黄花则愈发娇艳可爱。桑干河边,六棱山下,金黄、橘黄、鹅黄的花朵,随风飘动,散发出清醇的幽香。满地飘香的故乡黄花,荡漾着醉人的馨香,迎来了无数海内外旅游的朋友,令人赏心悦目。

2020年初,经过市民投票、专家评审、政府审议等程序,在原有市花丁香的基础上,6月29日大同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的决定。启动仪式上,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为增补市花——“黄花”揭幕。

黄花的营养价值,花农门最清楚,黄花必须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去采摘;否则的话,等到花开了,它的营养价值所谓富含卵磷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就会随着黄花的绽放而损失过半。花农们一般在早上太阳未升起前进行集中采摘。

近年来,全市上下,持续发力,把黄花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来打造,走出一条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之路。

到目前,大同云州区黄花种植已达到17万亩,全市总面积达26.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4亿元,黄花成品售价在每公斤5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500元,产值7亿元。而且已经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亮相广交会等重要平台,获得国内国际金奖若干项。

现在,在黄花产业园内,已建设完成有黄花酱、黄花酱菜、黄花饼、黄花代餐粉4条深加工生产线,园区投产后年收入6000万元,可吸纳带动周边乡村300多人实现务工增收。

大同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的产业,让小黄花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今年,全国已有新疆、山东、河南、浙江、河北等20多个省市的农民来大同参观学习黄花种植技术,准备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每次回家,母亲给我做一道家乡的黄花菜,使我回味无穷,记忆永久。

作者简介

张晓,山西大同市人,现供职于天津市建设银行南开支行。

品竹

文/范方启(安徽)

一、倾听竹语

大脑里时常浮现出成片竹林环抱的情景。那时,我家没有院墙,门前屋后的竹子,形成了天然的院落,我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就是与竹子一同成长起来的。竹子是父亲亲手所栽,更多的还是它们自己不放过点点滴滴时机的生长,看着稀疏的几根竹子很快长成竹林,我觉得它们真的好勤奋,从它们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父亲的执着。那时,竹子可以换来能够买油买米的钞票,成片的竹林能够给予过往的人更多对于日子美好的想象。

还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夏日的夜晚,我们就在竹林里纳凉,丝丝的凉风从竹子的缝隙中钻进来,暑气一下子就没了踪影,带来的是那份彻骨的凉快。那夜,舅舅也来了,我躺在凉床上,安闲地享受着那个美好的夜晚。天上是朦朦胧胧的月亮,不远处的蛙声像催眠的歌谣一样,竹林的夜晚安谧而又舒适。忽听舅舅开口吟起了古人的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我问舅舅,是不是写竹子的,舅舅直夸我聪明。找到了“知音”,舅舅的兴致大增,接着往下念:“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我虽知还是写竹子的,却不懂其意。舅舅解释了大半天,我还是不懂。父亲和母亲也在旁,自然也是不懂的,却在安静地听着。

舅舅在说着“可使食无肉”的时候,他的一家真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困境。那段日子对于他来说,犹如竹遭雪压风欺,工作的权利被剥夺了,一介书生,被流放到偏远落后的乡村,挥文弄墨的手握起了锄头。命运的坎坷,似乎并没有消磨他对生活的激情。

“竹子可是好东西!”舅舅叹了口气。我当然知道竹子是好东西,新生的竹笋如果和鸡蛋放在一块炖着吃,那可是一道美味;成年的竹子可是做成许许多多的用具。没有竹子,我们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

“竹子是会说话的。”舅舅这话让我觉得好笑,我怎么就听不见。

长大成人后,我对舅舅说的“不可居无竹”还是一知半解,竹子,已从我的生活里淡出了。我只好将自己归入“俗人”的行列。“士俗不可医”,想来有些可怕,可是想想与我一般住所无竹的俗人绝不会少,稍微好受了点。对于写竹子的诗句倒是有了浓厚的兴趣。譬如“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一看见就忘不了,好一个“无心道与空”!再如“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分明写的就是人的品性。是的,我听到了竹子在与我对话。

这个春日的上午,我就坐在亲戚家的一片竹林里,新笋在温热的土壤里透出了脑袋,那份鲜嫩只能使人想到生命始初的纯洁。“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它们的出道问世,其实总要给人们一些思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的,竹子是能够说话的,我听到了,听到了竹子的心声,听到了它们在悄悄地对我说,怎样去做一个人,一个能经受得住生活磨难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品德的人。

undefined

二、不慕林花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有人的世界更需要果实,像稻子、麦子、苹果、石榴,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食用。抛开吃,单说生活中的用途,竹子能打家具吗?能盖房子吗?能做为铁路上的枕木吗?抛开生活上的用途,单说美感价值,它们能与牡丹、玫瑰一比高低吗?显然都不能。但使人困惑的是,我们的古人好像对竹子分外地喜爱,仅仅是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可见竹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的地位。

当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传统文化,我才发现我们的祖先对于竹子简直是情有独钟,认为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弹力可能就表现在其枝弯而不折,柔中有刚,这还能说得过去。但说到长寿,可就存在着理解的偏差了,单个的竹子寿命并不长,也就十几年的光景,简直是短寿。世上能有百岁人,却断断没有百岁竹。竹子的寿命更没法跟树木比了,世有古树,却无古竹。至于幸福,更不知从何去理解了。竹子幸福吗?立根破岩中,风吹雨打,雪压霜欺,一样都不少。说竹子不会低头,那是没到下雨下雪时。竹子、梅花、松树,被称为冬天的吉祥植物,或许仅仅看重竹子的青翠,除此而外,不知吉祥在哪儿。

对于竹子赞美更是多得不得了,“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无论是徐渭还是杜工部,都在竭力讴歌竹子。两位是干吗的?读书人。会不会是读书人绑架了多数中国人?

在学到“竹苞松茂”这个词,老师对于竹子的理解改变了我对竹子的看法。老师说:根基像竹那样稳固,枝叶像松树那样繁茂,强调的是什么?就是扎根。谁扎根?当然是人。做人若不像竹子一样牢牢扎稳根基,是很难自立于这个人世的。

后来,我接触到了《竹之十德》,至少有“两德”引发了我的思考。“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正直、奋进,对于人来说,更是不能少的。

但这,依然不是我对竹子产生好感的主要原因,竹子之所以令我慢慢地敬重起来,是因为它们一直是按照竹子的方式活着,与树木和花朵为伴,却从来没有打算改变自己的角色。

作者简介

范方启,男,安徽怀宁人,教师,安徽作协会员。在《小说月刊》《当代兵团》《四川文学》《中华传奇》《躬耕》《散文诗世界》《作家天地》《金山》《大武汉》《杂文月刊》《华夏散文》《意林》《文苑·经典美文》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一千多家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近三千篇(不含重复发表),出书三本(常规出版),散文集《生命是一次美丽燃烧》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小学图书馆核心书目,发行量超百万份。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

组织架构

     问:谭五昌 祁人 大卫

唐成茂 毕福堂 夏敏
灵岩放歌 霍莹
张火炎 曾春根
连续性出版期刊号:ISSN 2709-8087
主     办:作家新视野杂志社

社     长:吴光德

  长:吴  莉  孟宪梅

编辑出版: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总  编 辑:吴光德

主      编:张利杰

执行主编:陈勇

      辑:孟宪梅 吴莉 孟新龙 杨俊

香港总社:香港新界火炭禾寮坑道18號聯邦工業大廈6樓C7室

国内总社地址:中国·北京

分社地址:中国·朔州

所有投稿作品须为原创首发,并在作品前标注清楚。

投稿邮箱:zjxsysg@163.com

海外编辑部:

主编:韩舸友(美国洛杉矶)

新加坡发行组稿站站长:舒然(新加坡)

新媒体网络运营部:孟新龙

市场部部长:

盧俊(香港)

傑森(美国)

广告发行部部长:翟換靈(香港)

宣传部部长:

(国际)鐘佩敏(美国)

(国内)马玉涛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1020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