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陈兴宇:风筝,风筝
周末,步行去公园。刚上小学的儿子坐滑梯、荡秋千,玩得不亦乐乎。
虽然脸上还戴着口罩,但从笑声里我能听出他内心的喜悦。突然,儿子指着天空对我说:“爸爸,风筝。”接着,便大声数起来:“蝴蝶、蜻蜓,还有大蜈蚣。”
我抬起头,看着蓝天上一只只风筝,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或凌云直上,或悬浮不动,不禁感慨万千。
小时候,我也喜欢放风筝,就在这样阳光融融、微风轻拂的日子。只是那个年代,市场上售卖的风筝大多是手艺人自己糊的,由于量少,价格自然不便宜。因而,不要说在农村,就是城里也没有多少人舍得买。但凡有人放风筝,孩子们就会不约而同跑出来,羡慕地看上很长时间。
遥想着高鼎笔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趣,一天,我鼓足勇气走到父亲面前:“爸爸,你能给我买个风筝吗?我真的很想要。”
话说出去了,可我却不敢催,因为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只是每天放学回家,我就会刻意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可父亲始终一言不发。我想,这肯定是让他为难了。
正当我准备放弃时,一天吃完饭,父亲突然拿出了一个风筝,笑着对我说:“来,看看你的风筝。”
风筝是父亲自己扎的。
他用砍柴刀把竹子劈开,又用菜刀慢慢地剔刮成篾条,做成风筝的骨架;家里没有绵纸,他就用大字本的纸熬点麦面浆糊粘面;为了能让风筝飞起来,他一次次地测试,反复调整斗线;为了让风筝看起来更好看,他用墨水认真地在上面画上了一只小兔子……
看着风筝从我手中飞了起来,父亲笑了。他抬着头,眼中充满了希望,似乎我就是那只高高飞翔的风筝。而在我心中,那个风筝就像父亲方方正正的脸,蕴含着沉甸甸的爱。
“爸爸,我想要放风筝。”站在旁边的儿子见我许久不说话,抱住了我的腿。
于是我给儿子买了一个。儿子兴奋地拉着风筝便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笑。
视线里,风筝一点点升起来,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已载4月26日《德州晚报》)
■作者:陈兴宇 ■编辑: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