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医45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45)

大     气(2)

杜 湧 滨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气”的本质、循环、作用是研究人体热环境医学的基础之一。

气在人体内的运行和人体实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会受到这些物质的位置、热量、运动、物理性质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有一个比喻的话气就是地球的大气,血就是地球上的水。

在人体的体表,首先是表皮层和真皮层,真皮层有着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系统,当红细胞到达真皮层释放出各种物质给组织液,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除去大部分供给组织液之外,还会有相当的量向四处散发。如果人体取站姿,那么这些热量应该主要是向上的趋势,但可以推演,如果这吸热量全部向上就会聚集在人体的头部,头部会受不了过多热量的聚集。这种“气”即热量必然在这个范围内有一种循环,这个循环就是本文前面已经论述过的“气”的循环路径。为什么会是这种路径,为什么“气 ”从会阴开始有的循环向下,有的循环向上?

首先看下图,

我们发现无论胸部还是腹部,主动脉主静脉都包裹在由胸膜后壁、腹膜后壁延伸出来的膜中,从位置上看它们也是更靠近后背部。在腿部,腿主动脉、主静脉都是靠近腿的内侧。上图可见颈部的动脉血管从中间上去,一部分向前供应面部的血液,另一部分从头后向上走。在上臂,主要动脉、静脉血管是从腋下沿手臂内侧向手掌方向延伸。在脚部,动脉、静脉血管还是从脚踝内侧向脚心延伸的。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对较大动脉血管的靠近区域,“气”都是向上走的,如背部的气是向上走的,腿部内侧的气是向上走的,手臂内侧的气是向上走的,脚底的气是向心后沿脚踝从腿内侧向上走的。这里我们首先要从物理学上解释这是为什么?可以推演,当从心脏出发的动脉血的每一个红细胞所包含的热量是充足的、含氧量是充足的,随着它们向身体的每一处循环,所包含的营养物质途中不和其它物质交换,因此不会减少,直到它到达毛细血管末端,和组织液交换,但唯独热量不同,会在途中逐渐减少,因为红细胞包含的热量会因通过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向外释放,同时也接收途中其它组织碰撞所给予它的热量,但总的趋势是释放的热量和接受的热量基本平衡。在上述地方到达毛细血管的红细胞离动脉血液供应的主干道血管较近,红细胞在输送过程中热量散发损失的相对较少,因此在红细胞到达以上大血管较近的毛细血管时,在路途中散发,也就是失掉的热量比离以上大血管远的红细胞要少,那么当它们在循环末端和组织液交换物质的同时红细胞也将热量传递给组织液时,它所具有的热量要比距离远的要大,也就是说它的温度稍高于距离远的。但组织液需要热量是有一定的量,多余的部分并不会被它所用,只是向其它地方(主要是向外,因为这里的温度梯度最大)传导。当这些被释放出来的热量充斥于组织间,按照物理定律,它们会沿温度梯度向温度低的地方传导。在身体表层大量的热释放出来,便形成一种遍布全身的“流”,这种以热为源头形成的流又会影响身体组织的物质循环和状态,这一点和地球的大气环流有些相像。

我们还要讨论另一点,阳气为什么从会阴穴向后,沿后背直到百会穴,从大腿外侧直到脚面、脚趾尖,从肩关节沿手臂外侧到手指尖,阳气的运行对身体中心——会阴穴来说都是向“外”的,都是发散的。在这

里我们同样要从道理上弄懂原因。从上图可以看出,凡是“气”向头顶方向,即人在站立时向上的方向,这包括后背、大腿内侧、手臂内侧,它们离主要动脉血管的距离相对于“气”下降的方向(面部、胸部、腹部、大腿的外侧、手臂的外侧)要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的循环路径呢?我们可以预设一个条件,红细胞从心脏流出时所包含的热量是基本相同的,在它们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循环时,沿途热量不断向外发散,到达距离心脏越远处,它们沿途散发的热量越多。看前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腹股沟以上的大动脉血管更靠近背部,离这一段身体的前胸、腹部相对较远,同样在手臂内侧、大腿内侧主要动脉距离皮肤较近,距外侧较远,这样总体来说红细胞到达后背、手臂内侧、大腿内侧循环末端的距离比到达前胸、腹部、手臂外侧、大腿外侧的距离要近一些。这样的话在相对位置到达时,前者的红细胞发散的热量要小于后者,所包含的剩余热量比到达后者的要大,剩余的可供身体气分使用的热量要多一点。 在中医所说气分的这一部分(前者),红细胞在毛细血管末端和组织液交换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将热量向外散发,每个末端都在向外散发,这些多余的热量会形成广泛的热流,沿这些部位向上传导,也就形成了宏观人体“气”的运行路径。而在身体相对离主动脉血管较远的前胸、腹部、手臂外侧、大腿外侧,这些部位气分毛细血管末端离主要动脉血管距离较远,循环路径上散发掉的热量较多,红细胞在毛细血管末端和组织液交换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将热量向外散发,但所剩余热量相对于前者来说较少,每个末端都在向外散发,散发的方向是沿温度梯度大的地方扩散的,即向温度稍低的方向扩散,我们从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推演,在人体上述气分部位,离心脏越远末端释放出的热量越少,因此热量是向温度稍低(非常微小)、热量稍少的地方散发,那么在这些部位热流是向远离心脏的方向传导的,宏观形成前胸、腹部、手臂外侧、大腿外侧这些部位气的循环是向远端的。

以上叙述了人体气分气的循环的宏观路径。

(0)

相关推荐

  • 认识鱼的毛细血管

    鱼有静脉也有动脉,可这些血脉是如何从动脉转化成静脉的呢?鱼有血液循环,也有淋巴循环,还有组织液循环,这些系统之间又是如何实现物质交换的呢?这就是毛细血管和微循环起到的作用. 在鱼体血液.淋巴液.组织液 ...

  • 正视中医6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6) 人 体 热 环 境 医 学 的 定 义 杜 湧 滨 人体热环境医学是以解剖学为认识人体的基础,以经典物理学为理解人体物理状态.循环状态的依据, ...

  • 正视中医7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7) 以 人 体 解 剖 学 为 基 础 杜 湧 滨 西医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的,到今天,通过解剖学,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已经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它对人 ...

  • 正视中医9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9) 热力学形变发生的条件和人体组织 杜 湧 滨 热力学形变主要是指人体在循环中局部获得的热量值比消耗值多,在过多剩余热量积累的影响下人体微观组织. ...

  • 正视中医8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8) 将 人 体 看 作 物 理 体 杜 湧 滨 在当今的医学中,人们逐渐忽视了物理学基本原理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意义,西医在审视人体时所研究的多是人 ...

  • 正视中医10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10) 热力学形变过程中能量存在形式的转换 杜 湧 滨 人体内部处于循环运动之中,维持身体正常运动和内部循环的温度,公认的正常体表温度是从36度到3 ...

  • 正视中医11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 (11) 人 体 热 力 学 形 变 图 样 杜 湧 滨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下,其内部的热环境是正常的,正常的热量提供了人体循环的需要.这里所说的热环 ...

  • 正视中医22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22) 不同种类筋膜.韧带的热力学形变(6) 杜 湧 滨 (8)系膜 肠系膜 系膜主要是肠系膜,词条中介绍:"悬垂.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 ...

  • 正视中医23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23) 不同种类筋膜.韧带的热力学形变(7) 杜 湧 滨 (9)韧带 "韧带属于致密结缔组织,能把骨骼连在一起,并能固定某些脏器,如肝.脾 ...

  • 正视中医24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24) 管 状 器 官 的 热 力 学 形 变(1) 杜 湧 滨 在人体的组织中,我所想到的管状器官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鞘,还包括气管.食管.尿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