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汉字 第七课 方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方”字。
方fāng象形,象两船并行,方的本义:并行的两船、竹木编成的筏,又引申指并列、并行。泛指对等关系:等同、相当、比拟、辨别、占有等。又指组成整体的对等部分:方形、地区、地方、方圆(土地面积)、合成药物的配方。特指组成规律的对等部分:规律、道理(特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符合规律)、正直、方法、品类、类别等。
通过这些具体意义,我们可以看出“方”的本质意义是:对等关系。用“方”的词语都蕴含着“对等关系”。比如:远方,指某个距离遥远与“本地”对等的地域。方形,指组成物体的各个部分都是对等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客观的事物、人类的集体还是主观的思想意识的组成,对等关系占的比例都不在少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地位对等的亲朋同事交往比跟长辈上级交往要多得多。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和地位对等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毫不亚于与父母老师等长辈交往。
这是因为,除了长辈之外,同伴是孩子(外部)心理环境的另一主要组成。同伴是指与孩子共同学习或生活且能力接近,年龄相仿,关系对等的人。
如果说成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那么同伴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们往往把同伴的行为与自己对比,看自己是否与同伴一致。并且会自觉调整,使自己的表现尽量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接纳。
从许多相关的心理实验和大量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可以看到,同伴对儿童的行为有不定向的“强化作用”。同伴是儿童行为的强化剂。如果能给予引导,通过同伴能更容易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强化良好习惯。反之,如果引导不当,同伴之间也很容易出现忽略良好习惯,强化不良行为的现象。同伴对人的影响,主要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实现。孩子常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并将其中认同部分同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通常情况下,孩子间自然的交流并不能改进其行为习惯。好的行为总是难以在孩子间传播。而坏的行为因为更引人注意却很快就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对于孩子间的交往老师和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这就好比两船相并,不一定能走的更快或更稳。还要有懂得掌舵的人。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为孩子寻找优秀的同伴。优秀的同伴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
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的过程能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同伴的赞许和尊重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在对等的基础上,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着怎样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怎样保持友谊,解决冲突;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怎么面对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等。与长辈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又是铁面无私的。和同伴一起让孩子获得一种与长辈交往中无法获得的对等心理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孩子的心态更加积极和开放。这些对孩子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很多家长反映让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很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或者二胎家庭。在家里孩子基本没有同伴。做家务这个事情对对孩子来说就是父母(长辈)的要求。孩子很自然就会有抗拒的心态。而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一起去洗衣服、做饭、炒菜、搞卫生......不但自觉而且效率高,兴致也浓。孩子们很容易就养成做家务,爱生活的好习惯。
又如,我们的孩子有随时阅读的习惯很容易就“传播”给新来的孩子。很多孩子在家里从来不阅读课外书。家长和老师总觉得这些孩子不爱看书,想尽办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可是往往得到的是反效果。而在我们的环境里,孩子们根本不需要我们去引导,一有空就和同伴们拿起书来看,爱不释手。
可见,有良好的同伴环境,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就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积极面对弱势同伴能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提高。
我们除了要让孩子和优秀的同伴一起成长,获得正面积极的成分。也要学会如何面对弱势孩子。通过积极面对弱势孩子,和弱势孩子良好相处,甚至帮助他们发展,能更大地促进孩子情感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要协助弱势孩子回归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最关键的是锻炼正常孩子以开放(接纳、同情)、积极(发展、向上)的心态与他们相处。有了这个样的心态,他们就会成为照亮弱势孩子的阳光,帮助他们找到走出成长困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获利最大的恰恰是那些能够主动去影响和帮助别人的孩子。因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能力、处理事情能力、道德品质都能获得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这些是孩子们在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历练。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此谓要妙。”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优秀的人是能力弱小之人的学习榜样。能力弱小的人是优秀之人自我提高的资本。不尊重学习的榜样,不珍惜自我提高的资本。即使有些小聪明却是最糊涂的。这是个人发展最关键的地方啊!
这段话示我们,要珍惜身边每一个同伴。不管是优秀的,普通的,还是弱势的同伴,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资源。能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体现。老子这段话可以说是“方”字的最好解释。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懂得将两船相并更好地在水上前进。并把这个智慧凝聚在“方”字里。启发我们善于和对等的同伴组成集体,在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走得更好。
到了现代,社会分工更细致、专业,人和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更紧密。人们早就脱离了“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农耕社会状态。在劳动生产等经济活动中紧密地“方”在一起。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但在进入社会生产之前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学前阶段,我们的孩子成长模式却依旧保留着远古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状态。甚至,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增多,这个情况比过往更严重。古代村落模式的社区生态里,同一个村落的孩子还能无拘无束成群结队地整天玩耍劳作。现代社会的孩子基本单家独户。城市小区的安全性和信任度也和乡村无法比较。这就导致了现代孩子在成长当中无法“方”人——缺乏和同伴的共同历练。但在踏入社会之后,却突然要和别人紧密地“方”在一起。这个巨大的落差让不少人在迈入社会的时候因为能力储备不足而遇到种种困难。
所以,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成长更要从“方”字寻找智慧。从小找好同伴,尽早锻炼,发展好“方”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更高的需求。
好,“方”字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