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小越需要打胰岛素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 巩纯秀
本报记者 严立新
不久前,一位2岁女童妙妙(化名)因 酮症酸中毒 住进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据家长介绍,2020年11月开始,妙妙的食欲变得非常好、总是主动要水喝、夜里频繁尿尿、还尿了几次床;直到12月,妙妙开始变得昏昏沉沉、精神状态十分不好,晚上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家长赶紧带她到医院就诊。做完检测后,当天就被确诊 糖尿病 ,还伴有酮症酸中毒症状。经过救治,妙妙已脱离生命危险并顺利出院。不少家长在心疼妙妙的同时,也不禁疑惑:年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糖尿病呢?3月29日下午,记者探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糖尿病护理咨询门诊。
候诊区站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们,大概有20位左右的“ 小糖人 ”排队就诊,最小的才3岁半,大多是7~10岁的小朋友。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家孩子是去年确诊的 1型糖尿病 ,以前就是感觉喝水多、厕所跑得勤,突然有一天出现呕吐、腹痛、喘不上气的情况,“可把我吓坏了”,到医院就诊说是酮症酸中毒的表现。还有一位家长表示,如今自己也快成“半个糖尿病专家”了,她家小孩6岁,去年体检时发现个别指标有偏离,后被确诊为特殊型糖尿病,为了更好照顾孩子生活起居,自己没少看书学习。提到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家长纷纷表示无奈,“既怕孩子吃太多,又怕孩子饿着,包里都常备着一些糖果和小点心。”“除了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后是离不开 胰岛素 了。”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近4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巩纯秀表示, 儿童糖尿病 以1型为主,占到所有“小糖人”的80%;2型糖尿病占10%~15%;其余为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遗传导致的自身胰岛B细胞被破坏,无法分泌胰岛素。其中15岁以下发病约占总发病人群的75%,4~6岁和青春期是发病的两个高峰,一般1岁以后的“小糖人”都可能是1型的,但目前不确定触发原因。
2型糖尿病:与成人相同,儿童2型糖尿病是因为发生了 胰岛素抵抗 ,其发病高峰在13~14岁。巩纯秀说,临床中也见过6岁和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比较个案,由于短期肥胖达不到2型糖尿病的标准,因此一般发病在10岁以上。而且2型糖尿病患儿通常受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有明显家族聚集性。
特殊类型糖尿病:由于基因缺陷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或合成发生障碍,目前临床研究比较透彻,可通过症状表现和基因检测判断。一般1岁甚至半岁以内的糖尿病或新生儿糖尿病都属于特殊类型。
巩纯秀补充,无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在症状表现上都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治疗上也都以注射胰岛素为主,改善生活方式为辅。不同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注射,且日常生活中要着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饼干或小面包,及时充饥;患有2型糖尿病的大龄儿童更需要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量,维持血糖平稳,如果血糖控制得较好,儿童期可停用胰岛素;特殊类型糖尿病因其致病原因不同,可以进行针对性地用药治疗,但真正有靶向特殊治疗的药物很少,还是主要依靠注射胰岛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