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软实力标签下的“伪正”
警惕软实力标签下的“伪正”
——《胜市正言》沪续八十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正人心不同于迎合“人心”,应当对不正之心毫不留情。尤其在潜规则盛行的时候,不能把不正常当做正常;正人心之“正”需要一些反潮流的精神。一不怕被说成是“唱高调”、二不怕被说成是“太清高”、三不怕被说成是“太正统”、四不怕被说成是“太老实”、五不怕被说成是“太胆小”、六不怕被说成是“太认真”。为了打造美美与共的生态场,在学习型组织中养正的同时,也应当防止诸如以下的一些“伪正”:
拉大旗做虎皮的伪荣誉。企业正能量所表现出来的软实力往往表现为外在的排行榜、业界的排名之类的荣誉;然而这样的荣誉很容易衍化为种种标签,与实际的软实力脱离开来。一方面,推出业界排行榜、排名之类的机构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高管为了拼凑业绩,获得某种资格,也有滥竽充数的需求。企业高管花钱买来的荣誉就是伪荣誉,在有关丑闻曝光后,花钱买来的各种头衔、“荣誉”反而成了笑柄。
沽名钓誉的伪慈善。企业从事或者赞助慈善事业可以被视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然而,如果认为彼此之间是一种对价关系,那恰恰容易形成一种伪慈善的市场。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认为,对企业而言,做好运营、解决就业、上缴税收,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比如“解决就业值得称道,不做慈善也无可厚非。”而伪慈善则不同,无论是靠违规先富起来之后做慈善,还是把搞慈善作为发财的门径,已经有不少伪慈善的案例造成人们对于慈善事业的失望,使得相关捐赠企业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
败絮其内的伪文化。企业文化应当是一种内生的,长期形成的,或者由创业者和高管身体力行的不成文的规则之类;而伪文化则相反,它往往是跟风炒作。与其说是引进,不如说是刻意的包装。其次,高管对这种包装总想取得速成的效果。一方面有推手在操纵,另一方面含有高压的成分,使得文化更像是一种“武化”。再次,企业高管自己在伪文化中总是在搞双重标准,金玉其外败絮其内。那些成立十年八年,甚至只有三年五年的企业尚没有为员工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就大谈“我们有浓厚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支撑点,这是我们企业生存与发展以及制胜的法宝”,就不免使人感到那是一种王婆卖瓜,也难以在知道内情的员工队伍中起到养正的效果。
也有研究者揭示出了一种“伪读书”的现象,认为诸如自嗨式学习与鸡汤式学习正在毁掉一批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