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祭小甲载大甲。联想商王的命名

原句是,癸丑王卜,贞:旬亡祸?王占曰:吉。在正月,甲寅祭小甲载(读作zài,才食丮)大甲。记录于《合集》35529。

意思是,癸丑这天占卜,问:下一旬有灾祸吗?王经过占验,是吉利的。在正月的时候,甲寅这天要对小甲用祭典、对大甲用载典。

也就是说,甲寅这一天还挺忙的,又要祭祀小甲,又要祭祀大甲,各自祭祀用不同的祀典。

祀典虽然有五种,即1彡(读作shān)、2翌(读作yì)、3祭、4载(读作zài,才食丮)、5劦(读作xié同协,甲骨文中三力下加一口)五种,其实还可以分为三组:1翌、2祭载劦、3彡。

根据许进雄的研究,翌为五祀之首,五祀按照翌——祭载劦——彡的顺序周而复始地举行。

最后一个彡祭之后要空一旬,不进行任何祭祀,毕竟,王也需要休息,或者需要打仗,不能只有祀而没有戎。

谈到了王,联想到:商王的命名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诸王和后妃都是以十干命名,这种习俗据说与商人干支纪日有关,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上甲之前的八世先公却不依据十干命名,为何如此,似乎是一个难题。

单就以十干命名的商王,推测应该是死后命名,相当于庙号。具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或者规则来命名,有学者认为由于缺乏资料,无法考证。也有学者认为商人们是先确定祭祀日期,才确定死者“日名 ”,而非反过来。

按照这个说法,商人死后,为他们举行丧礼的子辈通过占卜确定他们的祭祀日期,“日名”也随之确定。李学勤认为,商人进行占卜的时候很可能并不止选择一个祭日,而是选出几个日子,再由死者的亲属进行选择。他认为十个天干在商代可能有不同的寓意,例如“甲”是“吉”的同义词,死者家属根据这些寓意选择最终的日名,同时还会刻意在这些“候选”中刻意避开死者父辈的“日名”,算是中国古代“避讳”传统的开端。

最近有关心本公众号的朋友,对我们的释字工作提出一些质疑,这也在意料之中。研究和学习甲骨文,无论如何,解释文字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虽然甲骨文里面,已经有不少字跟已经识得的金文甚至小篆同形,但是需要考释的字比这些字多很多。就算是已经认识的字,由于存在同音假借的情况,这些字在卜辞中的具体用法,往往也需要深度考释之后才能弄个清楚明白。这么难的事情,绝非本公众号能力之所及。本公众号的主旨在于分享甲骨文化,普及甲骨知识,但解释文字又不能不做,不严谨、疏漏的地方请各位方家海涵。

特别说明:在书写甲骨文时,甲骨文杂志可以保证每个字儿都是原汁原味的甲骨文,也能保证每一条卜辞都有出处,我们认为这两点的具备可以满足对甲骨文的沉浸式体验。但是限于资料的获取搜集、人员精力,以及个别拓本的模糊,有时候无法保证每个字的字形和原甲骨完全一致,敬请谅解,同时也欢迎专家同好在留言区批评指正!

甲骨文美学艺术欣赏

欢迎爱好古文字的朋友扫码进群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