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太监酒家女,乱棍打死猪八戒—流金岁月忆老歌003

(将近一个小时长度,慎入)

我相信这个《皇帝太监酒家女》没有那么多人听过。

我一直在揣摩,在1984年的我们最末梢的农村,《皇帝太监酒家女》这样一盘磁带会来自哪里。

因为要知道,就在3年前,邓丽君《美酒加咖啡》还是地下流行歌曲,上不得台面的。

《皇帝太监酒家女》故事脱胎于明朝童心未泯、儿戏治国的正德皇帝的真实事件。是两男一女说着不标准汉语的人,用了广东话、客家话、普通话、英语四种语言,配上很熟悉的江南小调、黄梅戏等,说唱的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寂寞的皇帝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现代世界,爱上了一个开酒馆的寂寞酒家女的故事。依照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俗不可耐”、“无聊至极”、“荒诞不经”这些词的活字典。

可是,我却用它消磨了一个漫长、苦闷的暑假。

后来才知道,这三个主唱分别叫做谭顺成、张少林、黄凤凤,这盘磁带是他们三个在1980年制作的。

“皇帝”谭顺成是台湾早期的情歌王子,谭顺成和谢玲玲《阿香,阿香》、《水仙花》在当地风靡已久。

“太监”张少林则是马来西亚客家语流行歌曲之父。

“酒家女”叫黄凤凤,声音甜美,诙谐机智。

严格来说,这盘磁带是他们同名歌剧的录音,就像那时候电台上还经常播放的广播剧一样,听者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一个场景。

那个夏天,这三个人的形象在我家的一排大柳树的树荫下分别被描摹成皇帝是“判卷老师”的样子,“太监”是一个“多嘴邻居”的样子,而“酒家女”是丫蛋儿和另外一个人的合体形象。

苦闷事出有因,本来一心要考取最高学府的我,迫于家庭条件而在初三结束前决定报考中专,好早早挣到工资。

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不料,中专报考居然落榜了。

落榜的小庆幸隐藏在心底:这下子我可以在高中继续学三年,然后考大学。可是,隐忧也随之而来:中专都考不上,大学能考上吗?

于是,夏日炎炎,眉头紧皱。

恰巧在这时候,一位邻居每次遇见都要问我同一个问题,他就好像吃不够红烧肉那样,同一句话见面就问,当然问的是我那个隐忧,这让我很讨厌又不能发火,更不好回答。

万一我就这样了怎么办?特别是我还得娶媳妇。

这样,我就开始琢磨“丫蛋儿”。

本来从小到大,把丫蛋儿作为媳妇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们会说话就在一起玩“过家家”,在童年少年的如风琐事里,丫蛋儿也一直是我“家里人”的角色。

可是那个假期,先不说我在将来娶丫蛋儿这件事情上是否心甘情愿,就是丫蛋儿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青春期悄悄将她整理成内敛、羞涩的样子,学会了真真假假,遮遮掩掩,让人捉摸不透。

比如,她会故意在我附近与其他男生大声说话,愉快交谈,但是不理我。

这加重了我的苦闷,更何况,初三毕业之后,那个班级的同学就作鸟兽散了,我知道,将来这中间有人会永不上学,另外一些人会分到本地外地的好几个高中。

关键是,初三有一个人,我还想与她做同班,可现实情况是,这事儿不能由我决定。

这些烦恼纠结在那个毛毛虫特别繁荣的夏天,就算到了晚上,闲极无聊的蛐蛐和蝈蝈也不能让人安生。幸好《皇帝太监酒家女》一遍一遍带给我一点笑,哪怕是一丝苦笑。

这个歌剧的形式,在那个年代简直是令人振聋发聩,不仅是“低俗”的靡靡之音,它也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穿越式”的表演,所以十来年后看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时,一点也没对巩俐长袍换短装感到惊奇。

只是由于当时不知道谭顺成、张少林、黄凤凤的名字,误以为那里边唱的最好的谭绍成是张帝。因为当时还听过《张帝问答》,想象中这个小伙子老是在演出场所调戏女观众,而那些娇滴滴的南方女孩子又好像特别乐意被调戏。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很多年。

对了,标题中“乱棍打死猪八戒”是黄凤凤的酒家里的一道菜,就是猪肉炒长豆角。

为了确认这盘磁带的来源,我打了好几个电话,都被接听者否认。我猜想,那时候浙江的木匠刚刚到达我们这里,他们戴着电子表,很勤奋,手艺也好,是罕见的、怪异的“外来户”。

说不好,我是从浙江小木匠手里借到的磁带。

(20200913)

(黄凤凤)

(谭顺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