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和律师:书法的境界,从曾翔评二田书法说起
这两天,书法段子,最热闹最火爆的,莫过于曾翔说二田永远是初级水平?
曾翔这个观点的论据,就是孙过庭在《书谱》中的一段论述。什么论述呢?就是这句话: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实际上,但凡认真一点的人,也会发现,人家孙过庭说的是分布。分布的处理,与书法的境界,是两码事。
另外,即使是分布,孙过庭作出这样的判断,也是偏颇的。平正和险绝,是书法的一对矛盾。初学书法,结体也没有必要务求平正。
我们举个例子,初学唐楷,选中欧体。那么,你初学之时,你是把欧楷的险绝,做到务求平正吗?很显然不行,你初学之时,要是把欧体的险绝矫正了,很显然你这帖是白临了。所以说,孙过庭的第一境界的论述,百分之百是错误的。
说实话,孙过庭的书谱,有很多空话大话和泛泛之谈。他自己也说了,他没有深刻领悟入木之术,这意味着什么?我不说,大家应该也明白。
如果没有曾翔对二田的这段评论,我们还真不知道,他是被孙过庭这句话,带沟里去了。由此可见,孙过庭对书法的错误论述,贻误了多少书法家。
那么,孙过庭所谓的第二境界,靠不靠谱?也不靠谱。所谓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也纯属扯淡。您想一想,什么是即知平正?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务追险绝?标准是什么?平正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追求险绝?都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曾翔老师的字是险绝吗?还是丑怪?田蕴章老师的字是险绝吗?田英章的字是险绝吗?

汉 · 钟繇 · 墓田丙舍帖
再举个例子,《汉 · 钟繇 · 墓田丙舍帖》田字是险绝?还是《晋 · 王羲之 · 黄庭经》的田字是险绝?如果都属于平正,那这种平正是复归平正吗?还是既知平正?还是务求平正?当然,我们绝不敢说是后两种?但是从没听说过,哪位书圣,写字之时,曾务追险绝?如果不能证明他们曾经务追险绝,是不是他们就是初级?
另外,没有务追险绝,是不是就不能复归平正?如果不能,是不是我们找不到王羲之务追险绝的例子,就不能得出其复归平正。王羲之不是复归平正,是不是也是初级?
另外,如果不需要务追险绝,也可复归平正?那这个务追险绝,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种种疑问,得出一个结论,孙过庭的三境界论,站不住脚。
另外,还有一种书法境界论,也需要大家警惕,就是看山论。这种论述最早描述禅悟的境界,后来有人引申为做人。很多书法家,也把这种观点,引入书法。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如果我们找关键词,三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之初、有悟和彻悟。
代到书法,写字的境界就是:
书法之初,写字是字。书法有悟时,写字不是字。书法彻悟时,写字仍是字。
好,标准来了,可以把书法家分境界了。
我们看张旭光老师提出只对心情负责,不写字了,写心情。很显然,张老师达到了,写字不是字的第二重境界。
曾翔也不止一次的说过,我是用心写字,不是用笔写字。怎么都是写字?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呀?套不上呀?但是,从其写出的字的布局和样子来看,那绝对不是字,因此也可以说,他也进入到第二阶段,就是写字不是字的阶段。
问题是,如何进入第三境界?
我们还可以从济公成佛中,找一找这种境界。
戒就是狗肉,戒就是空,空就是狗肉。三个境界,第一个是不允许,可能偷着吃。第二境界,就是戒是空,空就是不吃。第三境界,就到了提倡。空是狗肉,狗肉也是空,吃空便是修行。济公悟空,那就需要多的吃狗肉。
那么,济公成佛,是因为其吃狗肉麻?不是。成佛的关键是功德,功德是济世。因此说,吃不吃狗肉,只是个人爱好,而事情的本质 ,是济世的道心,得没得到——道。
再回到看,山是山,不是山,还是山的问题。对于参禅的看,和吃狗肉一样,也是外在形式。而外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觉悟。难道瞎子,永远不能彻悟?因为他不能看,很显然,不对。
再回到书法,字仅是书法的外在表现,书法的道,内心境界抑或说神采。因此说,对于艺术来说,写字画符涂鸦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的境界,你的道心,你的神采。
再回到参禅,既然彼岸是无,既然万事皆空。那么,所谓的境界,岂不也是空。悟是空,有悟也是空,彻悟更是空。
那么,境界何在?必然为空。由此可见,即然你谈了境界,那终究还是未悟。据此,参悟的三境界,本身就是未悟,就是错悟,更是错误。那您将它代入书法,岂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