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219:江山代有才人出——读《和大师聊哲学》

文/望月听雪

“草黄木脱何所适,使我感叹生百疾。天骥屡为驽骀笑,良玉空遭碔砆黜。少年壮志思绝尘,只今作计常后人。明堂巨栋吾何有,护竹养花甘隐沦。”少年的壮怀激烈、壮志凌云,往往在一些巨人、天才身上表现得很鲜明炽烈,尼采21岁便开始哲学沉思,24岁便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同年他申请放弃普鲁士国籍获得批准,从此保持无国籍人士的身分一直到去世,享年55岁。笛卡尔,八岁开始在位于拉弗莱什耶稣会的皇家大亨利学院学习,八年的学习生涯,他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学习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他学习到了数学和物理学,包括伽利略的工作。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休谟,年仅12岁时就被家里送到爱丁堡大学就读,不久后他发现自己有了“一种对于学习哲学和知识以外所有事物的极度厌烦感,当我的家人想像我正在阅读屋埃特和维尼阿斯(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时,我实际上却是在阅读西塞罗和维吉尔的著作。”休谟对于大学里的教授都不抱好感,他曾告诉朋友说:“你根本不能从教授身上学到任何东西,那些东西在书里都有了。”少年人的豪情壮志,在几度世态炎凉的挤压下,无不怅然若失,从经年的历练中悟出愈来愈多的人生哲理,“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前几天读的尼采专著,虽然翻译已经做到浅显易懂,但要了解大师的思想真谛,理出个脉络头绪,还是有些难度,然而一经读到这本哲学入门篇,开篇即是和尼采的对话,他的哲学思维要旨尽显,如“拨开云雾见月明”,豁然开朗,再次一睹几个世纪前诸子大家的风采,想其所想,闻其所述。

此书每章一个主题,亦对应了一个哲学大师,“介绍了现代哲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及哲学史。它将现代哲学的流派及其代表的哲学大师其哲学思想,结合形象的生活例子,配合原创的插画,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领略了逻辑严密的现代哲学史,是一本很适合作为入门读物的哲学书。”

“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开卷有益,来尽享一场现代哲学诸子百家的饕餮盛宴吧。

——在质疑中超越·尼采

哲学是什么?“如果你试着思考你如何认识事物,哪怕是该买哪个牌子的洗发水这样的事情,你就会遇到哲学,你正在思考你如何进行思考。”哲学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并不是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讳莫如深。但凡历史上杰出的哲学家,都具有强烈的质疑精神,而尼采的质疑可以说是达到了胆大妄为的地步,他质疑上帝,质疑基督教这些在那个时代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存在。基督教兴起以来,西方人认为是神创造了宇宙万物,人是神的子民,所谓善恶美丑都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科技发展至今,这些说法在科学面前自然毁于无形,但那个时代不同,那是人类尚未开蒙开智的年代,对神的崇拜是无与伦比的,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说:“上帝已死,”震惊之余自然是对妄言者的鄙视与嘲笑,当时虽有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反对基督教的神学,但谁都不敢撼动从神学中衍生出来的道德观念。尼采则彻彻底底地重拳出击,不顾一切地摧毁基督教陈旧的道德体系。然而,他亦指出如若走到此道德体系的完全对立面,开始崇尚虚无主义,那和一只朝生暮死的蜉蝣亦没什么不同了。

令人惊讶的是尼采开始寻找最强大最可怕的虚无主义,死亡?地球毁灭?宇宙消失?

“《荷马史诗》里记载,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国王。当宙斯掳走河神伊索普斯的女儿伊琴娜,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寻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条四季常流的河川做为交换条件告知。由于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将他押下地狱。没想到西西弗斯却用计绑架了死神,导致人间长久以来都没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为止,西西弗斯也被打入冥界。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墨洛珀不要埋葬他的尸体。到了冥界后,西西弗斯告诉冥后帕尔塞福涅,一个没有被埋葬的人是没有资格待在冥界的,并请求给予三天告假还阳处理自己的后事。”始料未及的是,“当他又一次看到这大地的面貌,重新领略流水、阳光的抚爱,重新触摸那火热的石头、宽阔的大海的时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阴森的地底世界中去了。冥王的诏令、气愤和警告都无济于事。面对起伏的山峦,奔腾的大海和大地的微笑他又生活了多年。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周而复始而又毫无意义的重复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这个西方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吴刚伐桂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他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蝶恋花蟾宫寂寞有谁知,清秋桂子。香飘万里思。嫦娥有恨亦难辞,吴刚伐桂千年痴。”

尼采受到这个希腊神话的启发,他找到了最极致的虚无主义,永劫回归,即永恒的轮回,同一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起点,无休无止,看不到尽头的虚无,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虚无主义。

更奥妙的是尼采竟然找到了证明永劫回归存在的理论。“如果宇宙有无限空间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会从紧密的状态逐渐变成稀疏的状态,物质之间会隔出越来越大的距离,大到物质之间不能再发生相互作用,不能够产生任何物理、化学现象。这就意味着一切生物不复存在,从而变成死亡的世界,而这种死亡的世界会永远地持续下去。这样看来,生物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生物存在在无限的时间里,只不过是逼近于零的一瞬间,宇宙基本上处于'死亡的世界’里。我们现在就是在生物存在的这一瞬间啊,这种接近于零的小概率事件简直不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却发生了,这说明如果宇宙空间是无限的话就会得出矛盾的结论。所以,宇宙空间应该是有限的。既然有限的空间里存在着有限数量的物质在进行运动,那么物质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速度的模式,就存在有限的组合。当时间无限地持续下去,有限的组合必然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即情景再现,而这种情景再现会无数次地反复出现,尼采就这样证明了永劫回归的存在。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真是叹为观止,哲学家都有着最强大脑,那些千奇百怪、闻所未闻的观点便是如此诞生泛滥开来,直至“妄想”变为现实。

——理性主义·笛卡尔

“真的存在真理与正义之类的东西吗?”哲学大师:“送给你一句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未知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无尽的苍穹和道德的深渊?这两样细想的话真的会令我无限畏惧!”细思极恐么?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因为我在思考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他不仅成就于哲学,于物理、数学方面亦有非凡的建树。物理学方面,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运动的总量永远保持不变。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被称为解析几何之父。

此书共十个章节,阐述了十个主题,以及绘声绘色地展开十个伟大哲学家的心声,“好玩的对话,有趣的插图,直达大师内心深处”,在漫谈之间聊出可爱可信的哲学,让初初涉足这个领域的入门者明白这些深邃的思想背后想表达的涵义,言简意赅地讲述深入浅出的道理。

“上古的圣贤,春秋的开放,秦的彪悍,唐的荣光,宋的发达,明的辉煌……”,纵观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一样有着惊人的哲学思想,老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且比黑格尔早了近两千年,横跨二十个世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之后汉代的董仲舒,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隐居思想家王夫之……心底油然而升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随着历史的大江大河奔涌不息,潮涨潮落间风起云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