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262:一种清孤不等闲——读《风雅俳句:初冬小阳春》
文/望月听雪
不知不觉间,俳句走过四季,从春之伊始的“落樱吹四方,琵琶湖面花波漾,堂前好风光”,“樱花如绯云,遥闻钟声悠长鸣。上野或浅草?”,来到夏之华美的“牡丹花凋谢,重叠两三瓣。”与谢芜村笔下的牡丹,即便凋零,依然保持着原本的国色天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秋风瑟瑟之间便踏入了秋之寂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将小林一茶写于'秋’,是感叹他一生多艰。周作人曾这样评价一茶的俳句:'他的俳谐是人情的,他的冷笑里含着热泪,他的对于强大的反抗与对于弱小的同情,都是出于一本的。他不像芭蕉派的闲寂,然而贞德派的诙谐里面也没有他的情热。’”一叶知秋,踏雪寻梅,倏忽间,已然步入寒冷的冬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在写这篇小文之时,连朋友圈的帖子都这么应景,雪乡童话般的美景映入眼帘,白雪皑皑、雾凇弥漫、冰雪画廊、雪韵大街,“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却似江南时,梅花恼清梦。”冬游,“峰”花雪月是黄山,玉柱撑天、琼花满树、一夜飘雪,便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绣山绣水绣云端,银松银石银峰尖”,千山万壑、万物寂静,冬日美景在这里凝固成了一首诗,徜徉流连在时光的缝隙里,冰冻停滞,永远不老于浩瀚宇宙间。
俳句里的冬季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清晨雪纷飞,独啃鲑鱼干。”(日文:雪の朝独リ干鮭を嚙得タリ)“此句前言写道:'富家食肌肉,丈夫吃菜根,予清贫。雪晨独嚼得鲑鱼干。’”这便是芭蕉安贫乐道,不为贫困所折的坚定心意。洪应明《菜根谭》云,“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要感德,无怨便是德。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读来令人齿颊留香,余韵芬芳。
“寒夜听橹声,击浪回响冰肠断,孤寂泪涕零。”(日文:艪の声波を打って腸凍る夜や涙)“芭蕉在《寒夜辞》中这样记述:'岁暮寒风之悲。坐月叹空樽,倚枕愁薄衾’,一幅窘迫困顿的光景。然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芭蕉始终以古贤自励,在孤寂寒冷的夜晚,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煎熬,以'啃草根’的精神一心攻读古典文学,钻研俳谐之道。”“深川草庵的困苦日子是他磨炼意志的时期,激励着他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笔墨间字字艰辛可见一斑,“寒风扫落叶,堆积柴门前。余扫门前叶,焚燃烹茶煎。”“嚼冰冻且苦,买水润喉如偃鼠。”“贫山铁锅霜降天,夜来自鸣声凄寒。”一如《菜根谭》所说,“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又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冬日的寒风,朝着大海,将夕阳吹落。”(日文:凩や海に夕日を吹き落とす)冬风、大海、夕阳,构成一幅寥落的冬景,却顾盼生姿、绝美如画,因了其斑斓色彩,蔚蓝色大海、红彤彤夕阳,将海之尽头渲染,映照在层云之间,云蒸霞蔚、如梦如幻,而冬之寒风,无情吹落夕阳,将海之尽头陷落于点点渔火之中,暗夜漆黑即将笼罩茫茫大海。雪云的美,如贾岛的《雪晴晚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千重万重!”夕阳无论何时都是最美的存在,因为其终将沉沦于海之无涯、天之尽头、山之项背,带来无边无尽的黑夜。
日本的短诗就像日本的绘画,处处笼罩着烟火的气息,静谧不美艳、素雅无雕琢,纯净天然,樱花的飘落、电车的奔跑,都仿佛无声无息间带走了如梭岁月,以四时之美写风雅之韵,“微茫的春雨,醺醺的夏日,秋蝉哀哀去,冬雪初霁时……四季流转,呈现大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