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收藏好!古代中医大家的中医治病语录!...
务必收藏好!古代中医大家的中医治病语录!
未诊先问,最为有准(孙思邈)
此语强调了问诊的重要性,应置于望,闻,切诊之先,
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程杏轩)
此语是根据小便的涩,通与否推测病情轻重。主要在于肾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也间接说明了肾功能的重要性。
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张景岳)
此语强调胃气的重要性。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赖胃气生,药赖胃气行。
肺虚易咳,心虚易惊,脾虚易泻,肾虚易遗,肝虚不宁。(张秉成)
此语概括了五脏虚衰所易出现的主证。
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脾强胃弱,则知饥而纳少。(林佩琴)
此语指出脾胃功能之异,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胃强脾弱时,胃能消谷而脾失健运,则便稀,脾强胃弱时,脾能运化而知道饿,却胃纳艰难吃的少。临证时当细心分辨。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东垣)
此语指出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为元气之本,后天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此为李东垣内伤学说的主要论点。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内经素问)
张景岳亦指出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医道虽繁,一言蔽之,阴阳而已。
外感头痛,常痛不休,内伤头痛,时作时止。(顾松园)
揭示了头痛的发作特点,鉴别。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
揭示了虚实两种眩晕的病因病机。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
此语分述了肝风与痰浊两证的病因病机。
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叶天士)
阐明斑疹的病机重点。
有汗之烦躁,里证也,宜清热,无汗之烦躁,表证也,宜散表。(秦皇士)
以有汗无汗鉴别烦躁表里属性。
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李用粹)
出汗的辨别要点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尤在泾)
吐病需要补气
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张景岳)
重视真阴和肾脏的作用。张景岳倡导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虚损所伤精气皆为真阴所化,最后必伤真阴,五脏所伤,最后必导致肾脏亏损。
善用补者,补中有开。(李冠仙)
是说补要补的灵活,不呆不滞,要在滋补药中伍以少量理气活血之品,则可促进气机调顺,血流畅通,此即补中有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