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一中一名九年级男生跳楼身亡。根据监控显示,男生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期间挨了两耳光。母亲离开后,男生默立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据悉,该男生当天下午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该男生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了两耳光便跳楼。当晚9时,该男生因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目前,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已介入处置善后。
一个孩子,14岁,大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为什么会那么想不开自杀呢?
因为,往往,在做出“杀死自己“”这个动作前,他们已经“死了”。
一个耳光,一句批评,一句轻飘飘的“你怎么不去死呢”,只是最后的那片雪花。
这个新闻看了很难受,直接搬运我的旧文吧。
01
青少年自杀,离我们从来都不远。
2019年4月17日晚上10点,一名17岁少年跳桥自杀。
因为和同学发生冲突,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母亲把车停在路中间,随后下车,对后座的儿子说了什么。妈妈显然在生气。
等母亲上车后,儿子突然打开门,疾步冲向栏杆,一跃而下。
桥很高,下面是水泥地。
男孩没有迟疑。
120到来之前,他就停止了呼吸。
徒留母亲,顿时崩溃。
捶地大哭。
3秒停车,
5秒奔跑,
在决定赴死的那一刻,
他没有一秒犹豫。
02
悲剧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
“考得那么差怎么不去死啊!”
2017年9月18日,在和父母争吵后,浙江15岁女孩从19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一名常春藤女博士,即使优秀如“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转身跳下阳台,自杀身亡。
“我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周五,打碎了学校玻璃;
周六周日,害怕被骂,在极度惊恐和自责的情绪中度过;
周一,9岁男孩“以死谢罪”。
在近年的统计里,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自杀是中国15—34岁人群死亡原因排名第一;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
有机构对上海中小学生做过调查,数据显示:
约25%的孩子想过自杀,
5.85%曾计划自杀方案,
1.7%自杀未遂。
这个百分比乘以青少年的总人口后,达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
他们因何毅然赴死?
事情的背后,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03
在“17岁男孩自杀”视频刷屏之后,我百感交集。
可令我意外的,是网友的评论。
最高赞是:
“社会压力这么大,家长哪有时间陪孩子!”
有的人说:
“男孩跳河肯定有其他原因,被妈妈批评只是导火索。”
还有人说:
“现在的孩子太矫情,我们小时候都没人管,也没少挨揍,没见谁想不开的。”
玻璃心、矫情、脆弱、挫折太少、自尊太强......有太多的人把指责的矛头,指向那个已经去世的17岁孩子。
另外一部分人呢?开始劝说:“妈妈肯定也有问题,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为了探索真相,我查了许多真实的案例。
可这些案例让人无法无动于衷,因为我不仅仅是触目惊心,而是惊讶。
原来儿童自杀的直接原因看起来都很“常见”:
“没收手机”、“发生口角,被老师批评“、“课堂传阅课外书,被批评””、“考试作弊,被告知班主任”、 “被关电视机”、 “不想考试”……
人们把这些统称为“太脆弱”。
04
当很多人指责孩子心理脆弱时,我想起了心理学家科胡特的一句话:“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
现在,我想,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有答案了。
身为父母,人非圣贤,控制不住情绪批评指责孩子,这无可厚非;
但是,你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爱着他。
对孩子来说最恐怖的,不是贫穷,也不是死亡,而是你会任由他在黑暗中倒下,而不去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