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你最终也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吗?

昨天晚上,我在吃夜宵的时候,微信官方再次悄无声息的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差不多要被大家遗忘的小程序新增6大能力。尽管已接近凌晨,但朋友圈还是沸腾了,传来一片叫好声,似乎微信又要改变世界了。追热点发快讯的公号不少,微信官方的推送在一分钟后收获10万+。

好玩的是,微信公开课在十分钟内推送了两遍这条消息,第一版被删除,也真是任性。

随便浏览了一下小程序新增的6大能力,主要是这样:

1、个人开发者可申请小程序

2、公众号自定义菜单点击可打开相关小程序

3、公众号模版消息可打开相关小程序

4、公众号关联小程序时,可选择给粉丝下发通知

5、移动App可分享小程序页面

6、扫描普通链接二维码可打开小程序

吃完手里的夜宵,我在朋友圈写下了一句话:依旧不看好小程序。

如果用微信指数来搜一下小程序的话,我们发现,小程序仅在1月9日正式推出时达到峰值,之后就被人遗忘了一般……

从小程序的概念首次被张小龙提出之时我就表达过我的观点,我并不看好小程序,也并不像最初很多人想的会颠覆一大批APP,我在《「小程序」不是要干死APP,恐怕要干死「服务号」》中详细说过。

按照张小龙最初对小程序的设定,小程序没有入口、没有小程序应用商店、不支持模糊搜索、没有订阅的概念、不支持推送消息、不支持与APP之间的跳转。

但是,时隔三个月,小程序的最初设定中,已经被改变了大半,不能完全说张小龙打脸,但至少,在现实面前,张小龙还是不免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让步。

张小龙说小程序应该是“用完即走”的,但至少目前看起来,微信并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小程序和公众号进行了“紧密”的绑定,居然还能向全体用户推送提醒……

再来看为什么小程序开始支持个人开发者申请,很多人理解为这是微信降低门槛,把这解读为微信对于个人用户的“福利”。可是,小程序问世这么久,没有订阅量、没有10万+,你让企业用户怎么去衡量它的价值呢?用于企业开发者来说,花精力去开发小程序之后,吸引他去花成本推广的动力实在太小了。

相反,不少个人开发者或自媒体人,反而对小程序表达了更多的兴趣,这个逻辑和公众号其实挺像,公众号不就是靠着一个个“咪蒙”和一篇篇10万+才真正壮大起来……微信又想在他们身上再赌上一把。

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微信借了最近最火的共享单车这股东风,先拿摩拜做实验,微信也意识到,要让商家为了小程序再去线下铺一遍二维码,那是绝对不现实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想,微信为商家们提供了便利,直接扫描现成的二维码即可接入小程序,但除了共享单车之外,我还没想出来还有什么商家在线下有如此大规模的铺设过二维码……这就意味着,对于想要使用小程序的商家,铺设线下二维码依然是必须的步骤。

所以我认为,小程序的步步退让,并不会让它“起死回生”,相反,小程序正在一步步活成自己最初最讨厌的样子。

小程序进化史

2016年12月28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演讲中公布,微信小程序将于1月9日正式上线。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2017年1月13日,拥有1000万用户的罗辑思维宣布退出小程序。

2017年1月13日,第一批基金、券商的微信小程序因“网络安全”被证监会部分叫停,建信、广发、华夏、银华4家基金公司小程序已经暂停服务。

2017年1月15日,今日头条的小程序“今日头条lite暂停服务,不过在第二天1月16日恢复了运营。

2017年2月11日,小程序开始支持模糊搜索。

2017年2月23日,微信推出新功能,摩拜单车成为首个实验者,微信用户只需通过“扫一扫”单车上的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摩拜小程序。

2017年3月27日,微信宣布小程序新增6大新能力,如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