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最后时刻: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前,隆裕曾召开6次御前会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事实上,以前为讨论此问题已经开过三次御前会议了,当然意见不能立即一致。一个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享受了200多年的封建特权,岂能一下子就甘心放弃这些特权?

第一次御前会议

第一次御前会议是在十一月初,北方谈判代表唐绍仪传达民军代表伍廷芳的要求以后,民方提出:“坚持人民志愿,以改建共和政体为目的”,否则罢议。唐曾屡次电奏谈判艰难,并请速开国会。隆裕太后即召集王公大臣御前会议。隆裕认为此等大事应该由临时国会公决,当面询问王大臣均未提出异议。于是命内阁一方面速拟出选举法,限定日期召集国会,一方面电告唐绍仪转钰廷芳,先行罢兵停战。

袁世凯在这次会上却以退为进,表示奉职无状,罪应万死。隆裕反而安慰他说:“卿勿尔!国家大事既相付托,当勉为其难,即使挽回无术,吾决不咎卿也。将来皇帝成立,且以卿之忠荩艰难,困苦情形告之。言罢与皇帝相抱而泣。诸王大臣亦涕不可抑。”

第二次御前会议

第二次御前会议是在十一月底,即前述国务大臣合词奏言,谈及国内形势危机,要求皇太后、皇上召集皇族,密开果决会议以后。这次会议国务大臣并未参加。会上,贝子溥伦首先发言,他说:“我族再主中夏,固已绝望,即国民会议果开,于我亦绝无利益。袁世凯虽力欲保存君主,而势孤党弱,謦之片石置激流,终必动摇,其何能济!目下和议虽未决裂,而南京已立政府,北伐之声日益加厉,民军四布,与待兵临城下,服从武力,何若自逊让,爱蒂长留!况优待皇室,系民军商请,公论在人,似不中变。”闻孙文为总统,后将由袁接任事若果成,“亦皇室之福。所虑者袁世凯理学气太深,日来辞职之意,坚决非常,此则不可不虑。凡我宗支当说,其不可拘泥者也。”

他的发言颇有见解,只是对袁世凯的辞职的真正用心,看得不准。之后奕劻很赞成他的发言。而溥伟、载泽则不同意他的这种意见。这次会议争议很久,没有结果。

第三次御前会议

第三次御前会议是在十二月初,宗室王公与国务大臣共同会议。这次会上,已经表示过赞成共和的奕劻、溥伦,由于被以良弼、簿伟等为首反对共和的宗社党所恐吓,又改变立场反对共和,当然簿伟等人更加坚持原来立场,反对共和。各大臣都默然相对,过了很长时间民政大臣赵秉钧、外务大臣胡惟德、邮传大臣梁立贻等才发言说:“主持共和,本非初愿,但人心已去,恐君主难保耳。”

实际上这次会议又有了退步。再加袁世凯十一月廿八日途中遇炸弹未伤,宗社党又恫以危词,袁世凯自己也很害怕,事情陷入僵局。而革命军方面却不能等待。故隆裕太后不得不再次召集御前会议。

第四次御前会议

第四次御前会议,奕劻托因病没有到会,醇亲王载沣走到地安门时,听说奕劻未到,自己也返回本府。这次会上恭亲王溥伟当然是力谏太后,“勿惑流言,勿堕奸计。止君主立宪,尚可求生,若一旦逊位,则万事瓦解!臣等宁决死殉国,不服共和!”说话时声色俱厉。隆裕太后说:“吾亦以逊位事大,尔等既不欲,吾敢擅专?”言毕大哭。这时各亲贵又参劾起奕劻来,说他历年误国,诸多罪贲,直到这次主张共和全是错误!

最后载泽又奏劾袁世凯,说他“以军饷不足不能开战为由,颁短期公债,勒捐亲贵大臣,款近千万,仍不开战,是何居心?”又是无结果而散。

第五次御前会议

第五次御前会议是十二月十一日,即段祺瑞等四十三人联名,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共和政体”之后,这是震动很大的示威,几乎是一次变相的兵谏。连反对共和最激烈的人也没有发言,大家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只有人说这个电文恐怕是假的。这是一种最使人不能相信的自我欺骗。这次会奕劻和载沣还是没有到,最后隆裕太后说了一句:“明日与渠二人决之”而散会。

第六次御前会议

第二天隆裕太后又召集各王公开御前会议,是第六次,各王仍是唯唯诺诺,没有一句肯定的话。最后太后说,你们反复推求,始终迁延不定,这样疑惑会越来越多,“将来必演出同室操戈,涂炭生灵之惨剧!此后兹事我一人承担耳!”于是罢会。

平素遇事无主见的隆裕太后,这时事情被逼在这里,也只好破釜沉舟拍此一板了。当然这不排除事前主张逊位王公及被袁世凯收买的张兰德太监事先给她出的主意。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害怕一旦民方以武力解决,连优待条件也要失掉。会后便召袁世凯撰拟宣布实行共和的诏旨,等优待皇室条件议定后,即于颁布。诏旨后面并有近支王公的署名。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历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及溥仪,终于颁发了退位诏书。

退位诏发下之前,隆裕太后率皇帝召集近支王公大臣及内阁总理大臣、国务大臣开了第六次御前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隆裕太后哽咽流涕,各王公大臣亦皆哭失声。过了一会儿,太后向溥仪说:“尔之所以得有今日者,皆袁大臣之力。即敕皇帝降御座致谢袁大臣。袁大臣惶恐顿首辞谢,伏地泣,不能仰视。”

结语

至此,统治中国268年的最后一代封建王朝及清代宫廷同时覆亡。此后清室的一些成员虽仍在后宫居住十数年,而且保持着所谓皇帝的称号,也曾梦想并进行过复辟,但终未成功。这时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清朝,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了。

(0)

相关推荐

  • 「男人的醒世恒言」徐世昌:不言不语当总统

    在北洋政府时代 , 中国官场出现一种不言也不语者居要职的怪现象."不言" , 并非不说话 , 而是说 出的话模棱两可 ,对某一件事不作明确表态 , 含糊其词 , 左亦可 , 右亦可 ...

  • 大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次朝会在紫禁城举行,大臣们一改往日的三拜九叩,只是象征性地三鞠躬,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溥仪退位,清朝正式落幕. 隆裕太后和小溥仪(剧照) 当天早上,虽然大臣们依旧像往日一 ...

  • 大清朝享国276年,你知道它是怎样度过它的最后那一天的吗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都炸了窝,纷纷宣布脱离清朝独立.清朝主持朝政的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不得不启用在家抱孙子的袁世凯来对付革命党.结果正是袁世凯给大清朝敲响了丧钟.袁世凯到了南方前线,对革 ...

  • 帝国的残影:大清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宣统三年(1912)的春节是个不平凡的春节. 1910年10月开始,一场鼠疫横扫东北,波及河北等地,夺取了6万多条生命. 直到1911年3月,东北的鼠疫才销声匿迹. 鼠疫虽然过 ...

  • 隆裕皇后为何得不到光绪帝的恩宠?除了丑,还有其他原因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彼时的清王朝再也无力回天,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拥兵自重,要挟宣统帝退位. 1911年12月6日,宣 ...

  • 清朝灭亡后,溥仪最痛恨的人是谁?并非袁世凯,而是这三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同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结束. 溥仪短暂的帝王生涯也正式宣告终结,作为整个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人 ...

  • 1912年2月12日,大清朝是如何度过这最后一天的?

    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不管是普通的贩夫走卒,还是显赫的达官贵人,这一天都很难忘.这是结束中国封建王朝的一天. 在这一天,清朝最后一位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颁布退 ...

  • 清朝是如何度过最后一天的?

    1912年2月12号,大清王朝迎来了它寿命的最终章. 但此时所有大臣都还是像往常一样,穿着朝廷臣服,来到大殿内等待着清末帝溥仪与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只不过相比以前,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此刻不是在上朝启奏 ...

  • 清朝宣统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五千余年的封建皇朝至此结束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他是1906年正月出生的,1908年12月2日在太和殿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宣统 ...

  • 华世奎|溥仪的“退位诏书” 出自他的手笔

    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宣告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结束的象征--最后一位封建皇帝宣统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 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 ...

  • 溥仪的退位诏书曝光,字迹真惊艳,有“写经体”笔意,严谨规范

    有这样一份文献,名字是<清帝退位诏书>,看到这样的字样,我们就知道应该是哪位皇帝了,他就是溥仪,而这份文献上的字迹,却非常惊艳,小楷水平堪比书法大家,没曾想是出自张謇之手,而他是袁世凯的老 ...

  • 清帝退位诏书[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诏书]

    另外又颁布两个相关诏书,全文如下: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 ...

  • 清朝历史人物——叶赫那拉·静芬(隆裕太后,光绪皇帝的皇后)

    隆裕太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静芬,别名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后,光绪皇帝的皇后,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溥仪登基后,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推 ...

  • 清帝退位诏书——爱新觉罗·溥仪

    清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由于溥仪 ...

  • 如果辛亥革命后清朝皇室不退位、不签退位诏书会怎样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由此为自秦始皇以来在中国延续2133年的皇帝制度画上了句号.溥仪就这样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被定格于历史中,然而这时只有6岁的溥仪显然 ...

  • 清朝皇帝退位诏书

    ​清朝皇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清代溥仪的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