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节放凉的课

嗨,我是哈哈大笑,欢迎阅读!

  转载了一篇张齐华老师的文章——“三无产品”里生长出深度课堂“。因为喜欢,所以,又复看了两遍。搜索一下旧日志,曾经,还做过这样的听课小结:“质朴中内蕴思想深度、灵动中张显人格魅力”,这也正是我要从名师身上学习的。

       我最缺乏的就是课堂的反思精神,汗颜之余,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自己已然放凉了的一节课。。

  不久前,讲了一节数学课——三年级搭配问题。这节课,在教材的呈现上,以搭配服装的情境引入,主要侧重有序搭配,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时,掌握连线和计算两种方法。然后,教材又给出了早餐饮料和面包的搭配以及主食和菜的搭配,前者加以巩固,后者又提高了一个梯度,旨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会巧搭。
  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倒不是课的设计,而是在心中构思了一下课件的呈现。如何直观,如何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但是最终,我舍弃了电子白板。一是,我不会制,二是,不想让它喧宾夺主。我也想,如果一节课,声光电抢了数学内涵的戏,那么,这还会是一节好课吗?于是,就想从简单实用入手。
  继续埋头研读教材。教材上的图,着实有些暗,颜色区分不明显,如果让孩子们描述,可能会比较拗口——浅蓝色上衣,深蓝色上衣,浅蓝色裤子,我心里琢磨着想把它们换成好区的颜色。红黄蓝白黑足矣。但是后来,这个想法又被我否定了,我想要这样一种生成,孩子们在描述的时候感到吃力,会找到一种方法,把它们标上序号,或者用不同的字母来替代,接下来,如果让孩子们用符号来进行数学表达和思考就不是一件牵强的事情,而是水到渠成了。
引入的推敲
  第一次试课,我是这样引入的——
  “聪聪的妈妈要带他去参加一场家庭聚会,聪聪把自己平时喜欢的衣服都找了出来,但是穿哪一套好呢,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我的课堂生成没有出现。孩子们愿意用颜色来描述,还有的边摆边说“这件”上衣配这件裤子,“第一件”上衣配“第二条”裤子。我没有刻意强调。
  这个环节,为了让事件不那么虚伪,我特意制作了一张幻灯片,给聪聪搭了一件衣服,让他完美收场。“看来,有些同学的建议真的和聪聪不谋而合了,瞧,他搭得够帅吧!”那个和聪聪一样选择的同学,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之前,听过俞正强老师的《搭配问题》,他最后强调了一点自己的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搭配是为了好看,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衣服都来尝试一遍,而只需要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就可以。而数学中的搭配是为了好算。算,是讲求方法的。
如何处理有序:
  在算之前,我又考虑了一下有序搭配的问题。
    第一次的设计,帮聪聪解决完难题后,我又追问了一下,现在有三件上衣,两条裤子,如果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相搭配,猜一猜,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吗?没有第二种答案,孩子们都猜出了六种。六种就六种吧,在小组尝试后我叫学生来板演。于是,预想中的无序出现了。
  讲台前的孩子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搭,结果坐在下面的孩子叫起来了,“乱了”“乱了”,“不知道要怎么搭了”。于是,选定上衣再搭裤子,或者选定裤子再搭上衣的方法脱颖而出。轻轻松松地就搞定了“有序”的问题。而且,我们共同得到了有序的好处——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不过,在我又一次试讲时,孩子们谁也没有出现乱搭的情况。我假装自己也要尝试一下,结果挠挠头,老师忘记哪个已经搭过了,你们帮帮我吧,在孩子们好心提醒下,我“终于”完成了六种搭配。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这样一个举动,决心弃而不用。我故意出错的目的,是什么呢?孩子们既然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再做一遍错误的演示是不是太二了?决定舍弃,来什么就是什么吧!
我预设的方法
  下一个教学目标,我设定为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一个环节,我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动笔记录一下搭配方法。
我预设到了几种方法:
          一、文字法
   二、连线法
  连线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方法。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为了记录的简便,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字母或者图形来替代具体事物,这样,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计算法
  3×2=6(种)
  2×3=6(种)
  后来,有孩子还想到了一种列表法。是这样的,当她展示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又找到了一种缺失已久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从学生身上得到智慧。他们是和教师一齐缔造生命课堂的另一只手。
  这一个环节,多多少少有些乱。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借助图片、文字、图形符号等进行思考,让思维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有必要优化一下算法的问题在我脑中盘旋,听课的妹妹一致表示,可以了。探索乐园一类的课,如果孩子们听懂了并意犹未尽就是成功。但是,我总觉得还是缺少了些什么。
之于巩固练习
  练习的处理——书上有两个练习。第一个很简单,两种饮料搭配两种面包,然后是三种饮料搭三种面包;第二个练习,也有两问,第一问和例题重复。第二个,难度有些大,有两种主食和四种菜,选择其中的一道主食和两道菜搭配会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孩子们连线的时候,就遭遇了难题,连的时候,自己明白,连完后,有些小糊涂了。我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板演。当看到她连了清一色的直线时,群策群力开始了。有人建议她改变线条,有人建议她改变颜色。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孩子们的眼神和心灵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看着他们小小的满足,我乘胜追击,如果不改变线的形状和颜色,你们还能想出好办法吗?最后,先把菜两两搭配,再分别以组合的形式和主食相搭的方法被人想了出来。
百思不得其解
  这是我最早的设计。换班试讲两遍,均压堂十分钟。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想起了我原来的教研室主任。插叙一小段。周主任是我数学教学上的领路人。十几年前,领导带我参加了一次优质课比赛,周主任听了我的课,他的小眼睛眯了眯,肥硕的大头点了点,念叨了两遍我的名字,没听出是疑问还是祈使,就没有了下文。不过,从那里以后,他让我在教材培训的时候讲课,让我在空中课堂亮相,让我在现场会上开展作引领示范。尤其记得,有一次,他刚从石家庄赶回来,就给我指导了一节课,风尘仆仆,倾囊相授。我所有的不解和迷茫都变成了开悟。坦诚地讲,那几年是我的巅峰状态,而现在,我找不到感觉。在我面对这节课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竟特别怀念我的老领导,老恩师。跟市里的杜老师沟通了一下,正赶上他电视直播,不过,还是就我的疑问给出了解答。
整改后的设计
  重新再设计,我把序的价值突出了一下。把连线法和计算法筛选了出来,这个筛选,我用了俞正强老师的递增法,在聪聪聚会结束后,我让一个阿姨送他了一条裤子,这样,删掉了一个练习。
  而对于,后一个练习的处理,我尝试培养孩子提问题的能力。那个壮硕的孩子说,如果两道主食和三道菜搭配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孩子们笑了。都吃了!我想说,你真是个吃货,碍于有录像的师傅忍住了。最后,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再增加一道菜。现在有两种主食和四种菜了,主食选一种,菜选两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
  这节课,以穿衣开始,以吃饭结束,终于讲完了!
课后的感想
  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手头还有其他的事情。起初有些敷衍。但是,我敷衍得自己,敷衍不得学生。每一节课,其实,都是对自己的超越,更是对自己的成全。
  几年前。斗志正昂扬的时候,我说要效仿数学王子的“质朴中内蕴思想深度、灵动中张显人格魅力”。现在,喊不出这样的口号来了,我只想,每一节课,舒舒服服的,让孩子舒服,让自己舒服。我想,我的课堂教学也到了需要养成的状态!
喜欢您就使劲赞!还可以疯狂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