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浪漫情,CD缘
CD(Compact Disk),激光唱片,俗称光盘。上世纪八十年代,CD唱片的出现,从表面看,是消灭了当年流行的街头牛仔裤、四喇叭卡带机的一大风景。其实,更是一种音乐记录方式的变革,是今天宏伟的网络世界发展中一个小小分支的前兆。
听音乐,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欣赏现场演奏,一是聆听录音回放。而录音从模拟录音到数字录音的分界,基本就是从CD出现开始的。
从模拟录音到数字录音是一种质的改变,如同摄影从胶片机到数码机一样,数字记录取代了模拟记录。从老式唱盘的胶木唱片(黑胶)到录放机的方盒子磁带(卡带),都属于模拟录音的记录回放载体,而激光唱片(光盘)的出现,则是数字录音记录和回放的变革,也是今天网络音乐(MP3 、WAV等)音频文件传播的前提。
音乐CD,作为最后的一种音乐录音的实体载体,正在被无形的网络音乐传播所取代。但是,它所承载的是一代“发烧友”的音乐情怀,无法被遗忘,下面给大家讲讲我的音乐CD情缘。
从妈妈的摇篮曲,到八十年代中学宿舍里的校园歌曲,都是原始的音乐启蒙。进了大学校园,为了练习英语听力,买过一台小小的磁带录放机,也便有了我的第一盒音乐磁带。尽管那时CD已经出现,但是昂贵的价格使之无法普及,所以一直到毕业工作后,才开始了我的音乐CD的五次折腾不归路。
入坑“音乐发烧友论坛”折腾第一次:世纪初,来到了南方城市宁波,彼时网络论坛兴盛,偶入宁波“音乐发烧友论坛”,开始了发烧之路。论坛里大家聊音乐,侃音响,在获得一些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发烧友基础设施投资的冲动。
因为喜欢看电影,家里装修时就想弄一套家庭影院。先是买了一套国产惠威家庭影院MV(media Video )音箱,配DVD(Digital Video Disc)机和功放。也经历了影音播放的DVD光盘到高清蓝光盘(Blu-ray Disc,简称BD)的换代,换了蓝光播放机和功放。
再次上路折腾第二次:论坛里说了,影院系统不适合听音乐,需要单独购置一套CD播放系统,于是有了第一台像样的CD机(英国Audiolab)和一对书架式有源监听小音箱(德国Adam),。
如今,论坛换成了朋友圈,继续着各种诱惑。朋友圈里说了,某发烧友新换了一套音响,大家去听听吧,去听的人又有了换设备的冲动。朋友圈里又说了,CD机播放的音乐数码味太重,还是返古去听黑胶唱盘的好,再买一套黑胶播放系统吧......
如果说音响设备是发烧的硬件,那CD就是发烧的软件了。硬件是基础性投入,软件投入就是个持续的过程了。回归本文主题,开始我的CD淘金之旅。
盗版CD入门折腾第三次:由于图书音像经营的管理,那些年正版CD销售渠道基本是新华书店和正规音像店,即使是到了平价的价格,也无法任性买。比如进口CD是中图统一定价,多年不变的每张132元,这对每位音乐爱好者都是一个金钱的考验,所以从盗版CD入门也实在是迫不得已。
改“盗”归正折腾第四次:自从出现了某宝,得益于正版CD价格的松动,避免了文化人买盗版CD的尴尬,也不用再跑书店去买高价CD了。于是某宝店成了我淘CD的主战场。
老版的追求折腾第五次:虽然各种格式制作的音乐CD也在不断翻新,我却是在某宝上淘喜欢的二手老版CD成癖。每每看到制作精良的老版CD都抑制不住购买的欲望。作为一种实体介质,老版CD承载着许多那个年代的音乐文化,不论是形式和内容都不可复制。
如今,各种免费的网络音乐资源随处可得,继续买CD是不是有点太痴迷?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爱音乐,怎样听音乐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当年的音乐爱好者辛丰年老先生,从广播里一样能欣赏到好多音乐的乐趣。对音乐CD的执迷,不过是一种欣赏质量追求的心理而已。就目前来讲,CD还是一种高质量的音频播放载体,比那些免费的网络压缩音频文件音质要好许多。
实际上,买唱片的乐趣有时并不在于买到某种唱片本身,而在于等待、期望和寻找的过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一种原始的占有欲。正如有的女人喜欢买服饰、珠宝,有的男人喜欢拥有权力、金钱一样。
总而言之,CD情缘说白了就是回归爱音乐的初心,闲暇时独居一隅,一杯茶,一张CD足矣。安静的聆听,进入一个小时的音乐世界,一音入耳,万事离心。与音乐相伴,就是与另一位自己相伴,只是那一位自己可能更多了一抹审美,几丝浪漫。
上一篇:鸟儿都去哪了?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