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些你没见过的端午节风俗

(朗读者:自洽)

如果按节气过日子,每一年过的还真快。转眼端午节到了,今年的一半时间都快过去了。

一到节日,人往往就爱回忆过去。如果按回忆节日算时光,那光阴就更禁不住推敲了,白驹过隙,根本来不及等待。

端午节在我们那里不算是小节日,我奶奶叫“过端阳”。其实它叫端午还是端阳作为小孩子的我们那时也不在意,我们在意的是好不好玩,吃什么好吃的。

过端午,我们有一些不同的风俗。我从小觉得这些风俗习惯有种别样的仪式感,所以也喜欢操持。

端午这一天讲究早起,要在天亮前撇出新鲜翠绿的柳枝挂在门窗上。我最喜欢干这件事了。看着被柔软嫩绿的柳条装饰后的门框窗台,就像童话里的房子,穿着绿色的新衣,生机而有趣,如果有风吹过来,还有沙沙的树叶响声。可能是有了柳神“罩”着,屋里一下子感觉清凉惬意了很多。

接下来我就开始美自己了。翻出我妈的针线盒,拿出五彩丝线,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几种,认真编漂亮的花绳。通常我会编出两个色系的,一种系在手腕,一种系在脚腕。据说这可以辟邪,逢凶化吉。我在意的是好看。

然而最好看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别人家孩子”后背上五颜六色巧夺天工的荷包。就像是一场炫富和比美,哪家孩子身上的荷包样式最多、花样最别致、配色最好看、绣花的针线最巧妙,谁家孩子就是村里最耀眼的那颗星。

我是自卑的,因为我妈根本就没有“别人家的妈”那么心灵手巧,她不会绣荷包,更没时间。这一天在村里走一圈,有几个孩子我是十分嫉妒的,因为他们几乎有一后背的荷包。最上面粉嫩的莲花造型,下面串着的有圆圆的红绣球、弯弯曲曲的绿蛇、长尾巴的棕色老鼠、面相凶凶的花老虎、大眼珠子的鱼……十二生肖、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啥的,上档次的荷包几乎包罗了整个自然界。

那些有“巧妈”的孩子在村里来回晃悠,很多大人也为这些孩子身上精巧的手工赞叹不已,有些还边夸边仔细拿起来端详。每当这时,背荷包的孩子脸上的骄傲都快闪瞎我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节日,这些平日里并不出众的家伙们不但赢了造型,还赢了有一个“巧妈”的自豪。

化嫉妒为力量,去我奶奶家就能把我失去的骄傲全都吃回来。

我们不吃粽子,所以西北的端午节应该没有纪念屈原的成分。这一天的饮食已凉食为主,我奶奶会用淀粉打出晶莹剔透的荞麦凉粉,用菠菜汁做绿色凉面,新鲜时蔬拌上小菜,用油菜籽压一些黄芥末。如果条件好一些,她还会提前做一些猪皮炖,在端午这天切点小葱拌上吃。

大快朵颐这些食物,在过去是只有过节才有的待遇。爱吃的我奶奶喜欢过节,她会在各个节日准备不同的好东西吃。我妈不爱吃,还像个汉子一样老忙地里的事,根本不管我和弟弟吃货的需求。到了奶奶那里,我们两个像是被关了好久的馋猫,放开了大吃一顿。

还有些人家闲一点,他们会做甜胚子。类似于南方的醪糟,不同的是我们用小麦发酵而成,吃起来甜甜的。我大姑是非常孝顺的女儿,知道奶奶嘴馋,会提前准备很多类似这种难做的好吃的,等到过节这天早早给我奶奶送来。所以我们姐弟到了奶奶家根本就吃到停不下来。

这种放任自我的放纵通常是短暂而充满危机的,收场极其惨烈。就像所有沉迷于放纵的大人世界的快乐一样。

我妈知道我们又在奶奶家毫无收敛的吃喝后,直接从门窗上抽下早上我插上去用来“逢凶化吉”的柳条,恶狠狠的从奶奶家把我和弟弟拎出来,来一顿疯狂的“人身攻击”。不,是侵略。

看着满胳膊满腿紫红的印子,有些还能泛出血点,再看看手腕脚腕的五彩丝线,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讽刺。什么辟邪,什么寄托美好,什么逢凶化吉,全都是骗人的,现实根本没那么理想。一顿打打破了所有风俗传说和封建迷信。

即便如此,第二年的端午节,我依然会做上面说的所有事。容易忘事真是人类身上最好的特点之一。

上一篇:生而为人的焦虑

我是村头小芳

只说我们村里的事

也可能是胡言乱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