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器物篇”策展人张伟

《器物篇》板块策展理念

文 | 张伟

我负责的这个板块孙博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把它命名为器物篇。也是大家都寄予期望的新版块,因为它关系到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本土(或民间)传统转换问题,关系到雕塑原有概念的新的拓展和系统界定问题。这也是近年艺术创作和学院教学的热点,很多知名学者和艺术家都在关注思考和探索运用,所以确实到了一个需要认真梳理的阶段。

其实五个板块都存在怎么界定和划分的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和思考是这五个板块相互关联和交织的,如果这届双年展能在我们几个年轻策展人的阐述下出现一种新的整体面貌,那我们要做的不是通常把自己的版块做得更全面和丰富,而是要把自己的版块做得更精准,更收缩,更具学术性,更有深入的针对未来问题的探讨和启发。

器物概念原本不能隶属于雕塑概念,或二者更是一个相反的包容关系,但今天把它作为雕塑下面的一个命题来探讨,要梳理的就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下的造型体系中与现代雕塑概念之间的相通、区别、混杂甚至对立的问题,也可借此来分析当代雕塑艺术语言中,以往所忽视的功能性与其它纯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器物概念的正确梳理关系到今后中国传统造型思想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转换问题、路径问题和系统定位问题。

感谢大同双年展组委会对我的信任,期待得到各位同仁从作品到思想的大力支持,希望自己的思考和阐述能够在这次展览中得到各方的认同。

作品欣赏

苍  120X110X高100cm  青铜  2013年

墨  126X120X高130cm  青铜  2013年

赤  240X高140cm   传统大漆  2013年

红尘  110X93X114cm  传统大漆  2015年

达瓦说·额让拉嘎  200X180X60cm  玻璃钢  2015年

达瓦说·额让拉嘎  200X180X60cm  玻璃钢  2015年

达瓦说·额让拉嘎  200X180X60cm  玻璃钢  2015年

释怀  55X20X高62cm  青铜  2013年

一座大山  225X135X高200cm  综合材料  2006年

三美神 140x60x60cm 传统泥塑贴金

维纳斯  40x60x高130cm  传统泥塑贴金  2015年

盒  140x60x30cm  传统泥塑贴金  2015年
桌  140x60x30cm  传统泥塑贴金  2015年

张伟

ZHANG WEI

196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89年获国家教委奖学金,公派至苏联留学。

1996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雕塑系,获艺术硕士学位。

2015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今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任雕塑系副主任、教授,第六工作室导师。

群展

1996年《三人行/雕塑作品展》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展览馆,俄罗斯。

1997年《90年代公派留俄毕业生作品汇报展》中央美院美术馆。

1998年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赴日本茨城参加ARCUS98国际艺术活动。《SUSI.TEA.OR ME?》ARCUS六人展,东京日本。《雕塑·现实——雕塑系教师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1999年《ARCUS 98公开展》茨城 。《本土意识的文化自觉——40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上海, 墨尔本,台北 。

《TRANSLACJE——世纪末的聚会》波兰彼奥翠库夫国际艺术展。

2000年《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陈列展》暨《中国现代雕塑作品邀请展》上海美术馆。

《冲突与选择—第二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杭州 青岛 深圳。

2001年《2001国际纸雕塑艺术邀请展》耶夫列,瑞典。《正品/2001制》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北京。《共享与共存——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北京。

2004年《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上海,北京,巴黎。

2007年《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炎黄艺术馆 ,北京。

2008年《奥美零空间/春季艺术展》北京。《中国前卫风景——张伟作品展》Limn画廊  旧金山。

2010年《心血匠器》雕塑展,林大艺术中心,北京。

2011年《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

2012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国家博物馆 北京。

2013年《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选择——2013中央美术学院提名展》北京。

2014年 《精神如山》艺术门,香港。 《新疆双年展》乌鲁木齐。《李尤松/王伟/张晖/张伟作品展》非凡仕艺术FEEFAN'S ART。

2015年《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探讨——去往从来》上海油雕院。《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太原。《隐秘的力量》央美术馆,北京。

2016年《假园》今日美术馆,北京。《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南京博物院。《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国家图书馆,北京。

2017年《文明的回响-中华匠作》故宫太庙艺术馆,北京。

个展

2007《见山——张伟雕塑作品展》新北京画廊,北京。

2008《忆江南/董欣宾启示录——张伟作品展》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0《张伟雕塑作品展》H.T.画廊 ,北京。

本次双年展组建策展团队:

总策展人:孙振华、吕品昌。

分策展人:器物篇:张伟,具象篇:马文甲,材料篇:郅敏,户外篇:胡泉纯,科技篇:唐尧。

展览拟于2018年11月在山西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举办。

孙振华介绍了展览总体框架结构和学术主题: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为“不同”:

(一)“不同”是和而不同,中国雕塑在今天的目标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出中国的声音,让雕塑成为彰显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代中国人现实情怀和人文追求的载体,体现出中国当代文明的特殊性;所以,“不同”首先是展现中国雕塑在世界上的不同。

(二)“不同”也是今天中国雕塑现实状态的客观写照,雕塑艺术的多元化、多样性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雕塑艺术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正是因为种种“不同”,种种的探讨和突破,中国雕塑才在40年中取得了如此重要的成就。

(三)“不同”最能展现当今中国雕塑活力和问题,问题背景的不同;历史资源的不同;面临课题的不同;呈现方式的不同;方法路径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预示了中国雕塑的未来方向和各种可能性。

本次双年展包括五大板块:

(一)器物篇。器物是中国雕塑的老传统,它是在在梳理民族自身雕塑文化传统中所出现的概念,器物板块一方面承接中国古代雕塑的“器物”传统,同时又致力于探索将器物传统在今天进行新的跨界,新的延展,新的融合,新的创造。

(二)具象篇。具象是中国雕塑的新传统,它建立在从西方引入的写实主义雕塑的基础上,具象雕塑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中,还具有什么样的可能性?还可能有什么新的发展?如何定义具象雕塑的当代意义,不断拓展其新的领域,则是这个板块的内容。

(三)材料篇。材料实验和探索,是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在雕塑教学和创作中所出现的创作趋向,它的学理背景主要是来自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影响,近年来,在中国还受到日本“物派”等影响,目前,材料创作在中国当代雕塑中方兴未艾,本板块即是对材料领域新成果、新动向的呈现。

(四)户外篇。户外公共雕塑也是中国雕塑的新传统,迄今亦有近百年的历史。本次户外板块是一个研究性项目,它将以大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对大同的社区、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其它公共生活区域的研究,结合目前中国户外雕塑特别是公共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在新的基础上,提出户外雕塑的新思路、新方案。

(五)科技篇。科技介入雕塑,是中国当前最为鲜活的雕塑现实,电子技术在雕塑上的运用、3D打印、动态雕塑、VR、AR……成为中国当代雕塑的潮流,本板块则是对这一方面的新的创作成果所进行的呈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