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天台阁 美名流传
告天台阁 美名流传
告天台,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城中心步行老街一侧,后面是天福山。告天台台高 9米,44级台阶,四面环廊,亭台楼阁。飞檐斗拱,气势壮观,经历数百年风雨,巍然屹立,今天,这里成了兰溪市民休闲公园。(告天台图)
告天台是兰溪南阳赵氏后裔于明隆庆年间,由裔孙、曾任雷州同知的赵佑卿为纪念北宋名臣赵抃而建。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清献,北宋著名文学家,官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要职。生性刚直,为官清廉,举贤不避布衣,弹劾不畏权贵,人称“铁面御史”。因其“日所为事,夜必冠衣露香以告于天”,故名“告天台”。又因其是衢州人,建筑正门面向衢州,故亦谓“望衢亭”。告天台高9米,四周用红条石垒砌。44级台阶迂回而上,青石华板及望柱上有浮雕和镂空花卉纹饰。台中筑有三开间,100平方米面积的殿阁一座。殿顶翼角起翘,气势磅礴,内部递角梁结构,为南方明代典型建筑之一。 (告天台石阶)
在殿阁正面的青石柱上,有楹联云:“鹤唳彻遥天,常使丹心通帝座;琴声寒夜月,永留清节在人间”,落款为明孝宗御题,十分醒目。殿前建有露台,三面围有石栏。倘选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登临台上,看兰江静静北去,横峰幽幽耸立,景致果然朦胧秀丽,楚楚动人,此刻扪心问天,抚今追昔,定会自生一番感慨。
赵抃在外做官,从不带家属随从,一琴一鹤相伴,非常清廉。65岁入蜀为官,仍一琴一鹤相随,几十年未变初衷,是个清官好官。
他在某个旅途歇息之隙,在西湖凉亭,在巴山江边,一壶酒,一杯茶,一缕山风,聆听他的为官之道,倾听他的曼妙琴音,让仰慕跨越时空,做他忠实的粉丝。这位兰溪籍的官人,做起官来与众不同,每次到异地上任,没有前呼后拥,没有车马随从,没有家眷亲属,提着简单行李,肩背琴,手牵鹤,一把伞,一纸扇,一卷书,逍遥、自在、清净,在山水间乐哉悠哉自由行。这个好官直至65岁过了退休年龄仍被朝廷重用,入川上任,仍不变本人做官原则和做官初衷,两袖清风,一琴一鹤随行。司马光赞他:“为热年清素”,苏轼高度评价他:“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传家”。
《告天台记》,颇能提供一点建台的线索。全文如下:
“兰溪赵氏者,先宋天水氏裔也。自清献(即赵抃)受封南阳郡公,始别为南阳氏,六传而生袆府君。袆府君生景文公,登宋进士,任兰溪簿,袆府君随养终葬于兰,因家焉。历宋逾元,子孙日繁盛,至于后,其族大著,而登科及第,代不乏人。且族尚循理,彬彬未艾,而兰之称巨族者,赵氏为最。今修立家廟,以景文公为始祖,盖别子为祖之间,其义为精,而袆府君与清献公未及也。兹复立台于县南福山之巅,以祀清献而配以袆府君。是台也,裔孙郡丞佑卿(金华府)主之,而请余为之记。余惟事以人重,文以德传,范文正记岳阳而洞庭以胜,余愧非其人也,而余忝令兰,且向属郡丞公之邻治,则知赵氏之详与郡丞之深者,莫余若也。因遂为之记。”
该文的作者名李得阳,字伯英,广德进士。他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时任兰溪知县。李得阳的继任者为嘉靖四十五年的张书绅。这篇文章已把建告天台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清清楚楚了。为官清正,为民造福,美名留传,多好呀!
告天台四周现已建成城市公园,林木葱郁,环境幽静,来此休闲的人常年不断,风趣横生。
告天台祭
刘鑫
赵抃清廉以告天,
清正廉洁美名传。
一琴一鹤总相伴,
为民造福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