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亭水、歧亭河、举水,到底是不是同一条河流呢……
【鄂东巴人之谜】
“五水”之赤亭水考辨(6)
四、赤亭水。《水经注》说:“举水经齐安郡西,倒水注之,又东南历赤亭下,谓之赤亭水(一作’举水自湖陂城南流,经赤亭下,谓之赤亭水’)。南流入大江之滨,谓之举洲。”看来,赤亭水就是举水的一段。因为流过赤亭附近,所以才有此称。赤亭,我想就是现在麻城县的歧亭。有人说赤亭水一名歧亭河。赤亭今作歧亭,所以这条水的名称也改变了。
冯永轩先生的考证:赤亭水、歧亭河、举水 ,是同一条河。
有人认为,“歧亭”地名的得来,由“赤亭”始,但赤亭与歧亭相隔至少六十里。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6记载:“赤亭城在县东南十里。有赤亭河。宋元嘉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置十八县,赤亭其一也。亦为赤亭蛮,西阳五水蛮之一。”又说:“岐亭城,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岐亭县,亦蛮县之一也。今为岐亭镇,旧与黄冈、黄陂连界。”赤亭河,郦道元在《水经注》说:“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谓之赤亭水。”
可见,赤亭和岐亭,一个在县东南的举水边,一个在县西南的举水边,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据王楚平先生《寻梦黄冈》一书记载:公元前506年,在麻城东北的柏子山与举水之间发生了一场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柏举之战”,吴国以3万兵力大败楚军20万人,这次战争成就了一代兵圣孙武,成就了吴国,并扬名了麻城。
公元1080年正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赴任的路上,意外遇见隐居在歧亭杏花村的老朋友陈季常(名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
据涂普生先生主编的《东坡黄州五年间》记载,陈季常以“白马青盖”的隆重礼遇迎接苏东坡,并留住两日,开怀畅饮。此后,苏东坡5次造访歧亭,陈季常7次拜会黄州。两人常有诗文唱和,据统计,苏东坡写给陈季常的诗词文约20篇。
1084年四月,苏东坡离黄去汝,陈季常独自相送至九江,可谓情深义重,善始善终。苏东坡为陈季常写的传记《方山子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转录如下: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为陈季常的父亲陈希亮(字公弼)作传,即是《陈公弼传》。原来,陈希亮一家曾居四川眉州青神,后迁居洛阳。陈与苏的祖父苏序、父亲苏洵均有深厚交情。苏为凤翔签判时,陈希亮为凤翔太守,备受爱护。而陈季常是陈希亮的第四子,黄州期间结为挚友。
另据《清史稿·于成龙传》说:“歧亭故多盗,白昼行窃,莫敢谁何。”一个地方,连白天都敢行窃,足见盗贼猖獗至极。所以,一代廉吏于成龙,到歧亭以后励精图治,想了很多治盗办法。时至今日,于成龙息盗的故事,民间还口耳相传。
歧亭镇,是一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2013年,歧亭镇丫头山村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4年,歧亭镇和杏花村(湖北省麻城市杏花村)分别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据考证,曾任黄州刺史的唐代诗人杜牧,所吟诵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正是湖北麻城的杏花村,而不在山西。
(本文配图由许锐友情提供,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