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猿专访阳光保险谢国忠,大数据时代思想转变最重要

数据猿导读

在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保险业也与时俱进,进入了“大数据保险时代”。“大数据+保险”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记者 | 大文

本文长度为23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本文为《数据驱动金融升级,商业价值落地探寻大型调研活动》系列文章,并由数据猿、DataPipeline、HCR(慧辰资讯)三方组成的调研访谈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成员在4月1日——5月30日期间,将走访一些列金融领域内相关代表性企业(银行、保险、证券),对数据项目的真实落地情况、具体实施难点,各企业数据团队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度调研访谈,为行业带来最一手的有趣、有料的干货信息,并撰写《金融领域数据应用情况—调研白皮书》简版及完整版分享给业内从业人员。

保险行业由来已久,是一种以货币形式平摊的社会风险转嫁机制。我国《保险法》中所定义的保险是:“谓当事人约定,一方交付保险费于他方,他方对于因不可预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致之损害,负担赔偿财物之行为。”

目前我国有数百家拥有资质的保险公司,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保险也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生活方式的普及,保险品种越来越多,购买保险也越来越方便,某些险种甚至能引发热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支付宝扶老人险引发热议

而在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保险业也与时俱进,进入了“大数据保险时代”。“大数据+保险”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数据猿就此对阳光保险集团大数据中心负责人谢国忠进行了专访,由他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500强、中国服务业100强企业。旗下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融和医院、惠金所等多家专业子公司。2015年7月阳光保险推出“一身四翼”战略,“一身”是指保险主业,四个翅膀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数据阳光。

基于这样重视数据的战略,2015年9月,阳光保险集团成立了大数据中心,同时在产险和寿险子公司成立了数据管理部。谢国忠于同年10月进入阳光保险集团,担任集团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在“大数据+保险”行业中积极探索、拥有丰富的经验。

谢国忠认为,大数据与保险行业的结合最大的价值在于两点:一是对于产险、寿险、资产管理等传统业务来说,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发现这些传统业务中的问题,对现有的系统、业务进行改造,提升传统业务的效率;二是在传统业务之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险行业中孵化出新的、以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

他告诉数据猿,在阳光保险集团的大数据战略中,数据的应用和落地被分为四个层次:数据支撑业务、数据驱动业务、数据创新业务、数据创造业务。

目前在阳光保险集团体系内,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板块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惠金所、独立第三方信用评级及信用管理机构人人信、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阳光信保等。这些数据驱动的业务和阳光保险传统的业务模块共同使用阳光保险集团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本地“数据云”。

保险业自从诞生以来就离不开数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险种的费率、赔付率、收益率都是需要基于数据进行确定的。保险人通过数据的编制来估算未来损失(预定损失率),保险精算使用统计学和概率学来拟合并分析风险分布状态,保险人运用这种科学原理并附加一定条件来厘定保险费率。这些附加条件包括预定投资收益率、保险单预定利率、预定营业费用和税金,人寿保险公司的附加条件还主要包括预定死亡率。

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个性化保险也成为了大数据技术在保险行业中最直接的应用。所谓个性化保险,是指根据保险对象的具体情况,基于大数据为客户提供不同费率和赔付率的险种。

个性化保险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是车险,即UBI(Usage Based Insurance)车险。UBI车险通常通过为车辆安装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的方式获得车辆数据,以车况、驾驶习惯等数据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针对不同人群的车险产品。

国外UBI车险发展较国内更为成熟,UBI车险用户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2015年底UBI车险用户大约在1200万人左右。在UBI车险最热的意大利,渗透率达14%。

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UBI车险将成为我国车险的重要变革因素。预计到2020年,整个车险市场规模约为9420亿元。若车险费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同时伴随着车联网50%的新车渗透率预期,保守估计UBI 车险的渗透率在2020 年可以达到10%~15%,UBI 车险将有望达到14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实际上,在国内保险市场,因为监管层面的限制,目前暂时没有真正的UBI车险产品,但众多保险公司已经展开了积极的尝试。谢国忠表示,目前限制UBI车险发展的除了监管层面的限制之外,数据量不足与覆盖度的问题也同样亟需解决。阳光保险集团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向车主发放了上万个搭载OBD系统的硬件,为UBI车险进行初步尝试:基于数据为车主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未来的个性化定价打好基础。

除了UBI之外,阳光保险也在区块链与数字资产管理、人工智能客服等方面展开了探索。但对于谢国忠来说,推进“大数据+保险”的过程中,要面临和解决诸多问题。

谢国忠告诉数据猿,传统保险企业在大数据的预算投入,相对银行业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对于保险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来说,对企业进行大数据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业务对大数据的认同、大数据在保险业务的真正落地、以及有限的预算投入。

缺乏预算让谢国忠的大数据雄心不得不变得“束手束脚”,“银行业的IT预算是保险业的几倍,十几倍,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他表示,在传统保险公司做大数据“确实很难”,所以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战术。

“点”是要聚焦重点项目,在人工智能(客服、辅助医疗诊断)、风控、定价等方面开发重点项目; “面”是要在各业务部门广泛推广数据应用。他透露,阳光保险2016年开发了50多个数据应用,全公司有22个部门已经拥有数据应用,今年的目标是数据应用无死角,也就是说每一个关键部门都要有数据应用。目前我们已经在全集团范围内采集了146个数据应用需求。

“保险+大数据”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思想的转变是在传统行业中进行大数据改革的关键,保险行业中尤其如此。如何进行思想转变,加速拥抱大数据,转变为数据驱动企业,的确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