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拿中国菜做的黑暗料理,这几样真的难以接受
前不久,当小约还在乐呵呵看着意大利和法国为披萨展开的“魔法战争”,意大利人望着夏威夷披萨等“黑暗料理”而悲愤欲绝的神情就想笑。
但没想到,看热闹者终成热闹,最近看到这幅图的一刹那,我立刻与意大利人感同身受。
无他,因为日本人把小笼包给拿去泡汤.......
△图源 网络
我们都知道小笼包有个前缀是“灌汤”,但日本人不喝包子里面的汤,反倒把包子煮成汤的操作,小约也无力吐槽。有网友也晒出了自己在青森县的居酒屋吃到的泡汤小笼包和饭后感。
“味道很分离,根本不像馄饨一样汤的鲜和馄饨可以融合。”
泡汤小笼包并不是中华料理第一次被魔改了,从小笼包系来看,就存在鲷鱼烧小笼包、乌龙茶小笼包、黑松露小笼包等,此外还有草莓麻婆豆腐、珍珠奶茶麻婆豆腐、饺子冰淇淋......由于实在太多,小约也就不一一列举。
△图源 网络
从上述菜品就可以看出来,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居是真喜欢中国菜,那除了这类“黑暗料理”之外,正经的中华料理在日本也是存在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日本离我们这么近,那各大菜系传入的时间一定很早吧,其实不然,中国古代传入日本的主要是一些食材的制作方法,像豆腐、酱油、以及茶。
大家也都知道中华料理的菜系有很多,而传入日本则主要是:粤菜、东北菜系、川菜、上海菜系,时间不一,但都在近代,从晚清时期才开始传入,不止日本,这也是中华料理正式向世界传播的开端。
左一是“日本川菜之父”陈建民
右一是他的儿子,“中华料理铁人”陈建一
前两年,外国网友就评选出过他们心目中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电商、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
去年年底,他们又评选出了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蛳粉、广场舞、网文、和网购商品。在这四大输出中,螺蛳粉以极高的热度位居输出榜首,但也有人觉得这类文化输出“太低端”、“不体面”。
△图源 网络
文化输出在一些人理解里,必须要是名家大作、高端产品,与诗词歌赋联系在一起。但生活除了阳春白雪,普罗大众接受的民间文化也同样重要,这让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立体,不拘一格却又极具中国特色。
像螺蛳粉,以文化角度来讲,螺蛳粉是柳州地标性美食,且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源 网络
以经济角度,螺蛳粉的原材料都是农产品,它的走红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原料基地20w余人的就业,其中贫困户4500多户。去年是脱贫决胜年,螺蛳粉也因此成为了贫困户的“脱贫粉”。
这样一碗惠民增收、走向海外的螺蛳粉,不仅让世界人民的味蕾得到满足,更是反映了我们扶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这些在海外受到热捧的产品和文化,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也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及产品深得人心的体现。对此,我们既不必有“不体面”的顾忌,但也不能满足于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仍有许许多多的丰富的载体可以走向世界。
像武夷茶中的乌龙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输出较早的一类,在当时是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品,更有一些欧洲人讲武夷茶称作“中国茶”。
英国早期茶文献中的“Bohea”就是闽南语中武夷的音译。在当时,武夷茶可谓是中国茶之首。
而武夷岩茶更为闽北乌龙茶之极,无数茶人追求那一杯独特的岩韵。想品尝到正宗乌龙茶的小伙伴们,不妨一品响品有约的特选武夷岩茶。
武夷山丹霞地貌属于茶树生长环境的上品,石壤间透水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偏酸的土质本就适合茶树的生长,再加上高海拔独特的气候环境产生的漫射光照使得茶叶口感更佳。
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武夷岩茶不可复制的品质,使其具有独特的岩骨花香。
奇兰之奇,在于其香浓入髓。宁弃瑶池三分水,不舍奇兰一缕香。
武夷山高香岩茶,独特的焙火工艺。使其香气高扬,带有明显的蜜香和兰香。以霸道张扬的清奇浓香,在武夷岩茶中独树一帜。
觉得有收获就点一个在看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