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的最后20年,谁才是真的不可救药?

谈及封建王朝的末期,史书上通常会使用“烂到根子”、“不可救药”来形容,所以才会被新王朝推翻,比如历史上的汉代秦、唐代隋、元代宋、清代明时,史学界有着惊人类似的描述。

那么,唐宋元明清的最后20年,谁才是真的不可救药?其实,如果把封建王朝看成一家公司的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

以公司来看,古代皇帝和大小官员都是管理层,其中皇帝应该叫董事长,宰相或内阁首辅是总经理,大小官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员工是全体百姓,包括士农工商各色人等。

既然如此,什么样的王朝最后20年才叫不可救药?

客观的说,每个王朝末期,都存在管理层贪腐无能等现象,但在更换管理层之后,后续王朝很快迎来盛世,比如唐初的贞观盛世、明初的洪武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等。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古代王朝,丝绸、瓷器、宋朝铁锅等,都可谓畅销全球,所以每个王朝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高,每年都能赚取大量外汇;一方面,无论什么时候,中国老百姓都很优秀的,能创造出财富,因此员工问题不存在。

更换管理层,立马就改变局面的王朝,肯定不能算不可救药,只能说之前那一批管理层不行,不能说王朝不可救药。

相反,如果制造的商品市场占有率下降,收益大幅减少,公司还欠下大笔外债,甚至公司里还有竞争对手驻扎了进来搞破坏、挖墙脚,内外勾结也非常严重的话,那么即便换一批优秀的管理层,也改变不了问题时,那么这才是最不可救药的公司。

由此来看,唐宋元明的末期,中国商品和员工都没有问题,也没有外债,竞争对手也没有进来搞破坏,内外勾结几乎没有,丝绸、瓷器、宋朝铁锅等可谓畅销全球,根本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比如明朝,除了百姓努力创造财富之外,美洲大陆开出大银矿以来,巨量白银流入中国,换取丝绸、瓷器等商品,每年大约有数百万两的贸易顺差,尤其隆庆开关之后,让明朝赚了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大约有3亿—4亿两白银。明朝到了最后20年,依然不断的赚钱。

再看清初,继承了明朝的优质资产,除了百姓创造财富之外,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继续横扫世界,因为殖民化进一步深入的原因,中国商品随着西方殖民者的脚步而扩张,市场规模比明朝时更高,每年赚取了大量外汇。

因此,明朝末年,崇祯手里抓的是优质资产,只是崇祯这一届管理层不行(比如收不上钱,贪污腐败,无能昏庸等)。所以,更换管理层之后,清朝很快迎来康乾盛世。如果明朝换一个朱棣这样的人物,辅以一批优秀管理层,那么明朝还是有救,所以明末并非不可救药。

然而,中国的优质资产,一代又一代相传,传到清朝的时候,却出现了重大变化。清朝灭亡前20年,留下了什么资产呢?

首先,中国传统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都遭遇重大挑战,日本丝绸、欧洲瓷器崛起、印度阿萨姆茶叶等,让中国占优了2000多年的商品,遭到了严峻挑战,全球市场占有率积极败退。瓷器技术是康熙时代流出,茶叶是鸦片战争后流出,日本丝绸是明治维新后崛起。

其次,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积极败退之际,洋货却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如今,农村还有很多说法,比如洋钉、洋火、洋布........连这些小东西都是外国商品时,中国自然越来越穷,大量财富被洋人赚走。国外市场收益下降,国内市场沦陷,税收财务必然要出问题。

第三,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家赔款无数,清朝灭亡前夕,朝廷加地方一起算,还留下20余亿两白银外债。中国从古至今,整个流通的白银总量,大约也只有20亿两左右,这必然加重继任管理层的财务危机。

第四,除了庞大的外债,还有遍布中国的租界、各种被抵押的矿山铁路等,以及台湾、香港、东北等问题,另外还有好几个列强有大量驻军。这就相当于竞争对手来到公司正大光明的搞破坏、挖墙脚、耍流氓,而且还拿这些竞争对手没办法。如此,公司还怎么发展?

可见,清末属于国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也保不住,财务出现严重危机,国内各种矿山等不动产被洋人占据,列强还可以在国内肆意妄为,有很多法外之地......总之,与历朝历代末期相比,清朝末期可谓烂到家了,这样的公司不仅不可救药,而且也给继任者一个彻底的烂摊子。

正因如此,后来虽然更换的北洋和民国管理层,但却依然搞不好,原因固然和管理层有关,但未尝不是接手的摊子实在太烂、受到掣肘太多的原因。

直到新中国,将清朝遗留问题,做了一个彻底了断(比如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取缔租界等,否则还是很难发展),然后轻装上阵,最终经过大半个世纪努力,至今才有些起色。所以说,唐宋元明清的末期,清朝才是最不可救药,挖出的大坑,后人至今还未填满。

鉴于此,看到清宫剧或某些学者畅谈道光、咸丰、慈禧等人的功绩,认为他们也有巨大贡献时,顿觉无语,能将一个超级优质资产的国家,折腾到清末的程度,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应该不比胡亥好多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