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给王安石续诗,自以为精妙,结果却被贬到黄州看菊花

苏轼是在我们现在看来,能算的上是一位全能性的"文化巨人"了。他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政治家、哲学家、佛学家还有美食家,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不光成就高,一生趣事也很多,人还是个"铁憨憨"。

乱填词被贬黄州

话说有一次,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敢于傲斗秋霜,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真真是大错特错了。

于是这个憨憨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将他贬去了黄州。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他的填词确实精妙,但是填的不是地方。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是个憨憨。

苏轼不光憨憨,他还是北宋"第一吃货",被贬到那里就吃到哪里。他还喜欢用诗词去"摩擦"别人,比如这首

马梦得同岁

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

用现在的话翻译就是:马梦得跟我同年同月生,他比我小了八天。据我的观察,这年出生的人都很穷。我和梦得都很穷。但是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比他有钱,他比我还穷。

很多人喜欢苏轼的词,更喜欢他的个性,认为他洒脱,有趣。了解苏轼生平的人应该知道,他的一生有多少磨难,他的诗写出了最旷达的人生态度,让人读完心胸舒阔。比如这首《定风波》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写于1082年,此时,已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经过一段时间的凄凄惶惶,苏轼终于调整好心态,淡然面对这一次差点被杀头的人生打击。

苏轼的一生都几乎在奔波,奔波在被贬或者自求外调的路上。就算是已经到了晚年62岁,他也是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苏轼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当时有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苏东坡至儋州,从苏轼学。当时苏轼又题词"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1100年的时候被朝廷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享年65岁。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他一生波折,但是他洒脱,旷达,豪迈,敢言。他的诗词也被后世广为流传,他的《满庭芳》更是写尽了人生的得失成败,世间有几人能看透呢?

读苏轼的词,尝尽人一生的百种滋味

如果你想走进苏轼的一生,去看看他的诗词中到底有怎样的人生滋味。不妨来读读这本《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本书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这不仅仅是一本词传。

本书包含6册,其它5册分别为《许尔千山万水:仓央嘉措词传》《半生言语,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流水落花春去也:李清照词传》《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和《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容若词传》

这6册书都是参考了大量史料,再现了6位词人的传奇一生。虽然史书中对于他们的记载已经泛黄,但是在这6册书中却变得越来越鲜活,真实。

读诗词可精心,那些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诗词,看起来如此清高,孤傲。可你从未真正接近她,又怎能知其中的曼妙?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渐渐忽略了细微之处的美感,却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玄幻。如今的社会纷繁诱惑多,人们开始沦为平庸浅薄。一本本快餐式的小说,慢慢占据我们的生活。而那大多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少了真情实意,少了中心之理。我们的世界—正在消灭诗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