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祠堂及祠堂文化

在广袤的玉融大地上,不时可以寻访到宏伟壮观的各种祠堂。祠堂作为先祖崇拜与神灵崇拜的产物,是福清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福清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福清祠堂作为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它既蕴涵淳朴的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发族尚不多,便先置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不仅独特,而且渊源流长。祠堂作为地方民俗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福清最早的祠堂始建于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现存的祠堂大都经过重修,能保存旧貌的几乎没有。福清有几座祠堂始建于宋代,算是比较久远的,主要是:江阴浔头“翁氏祠堂”始建于北宋初年、港头芦华“余氏祠堂”始建于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7年)、龙田上一村“施氏大宗”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81年)、龙田二村“张氏祠堂”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237年)、龙田的三村“何氏祠堂”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273年)、江阴田头“严氏祠堂”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

一般认为,福清祠堂盛于明清。尤其清代中后期,大小祠堂遍布城乡,其构筑宏丽、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风俗,千百年来为福清人民所重视。完全可以说,福清祠堂是福清博大精深的民俗中最突出的部分,它所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长久不衰。

福清现存的祠堂,大多保留明代以来的建筑风格。即使重修或重建过的祠堂,其结构、色彩乃至雕饰,也基本保持明代以来的基本特征。所不同的是,重修或重建过的祠堂,多以石料和钢筋水泥为主,间以木质架构。据统计,遍布福清城乡每个角落的祠堂有数百座。这些祠堂或精巧端庄,或古朴凝重,虽然建筑规模大小不一,风格亦有所不同,但它都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踏遍玉融大地,我们可以发现,福清祠堂一般都采用轴线对称布局。院落大都为三进,偶见单座、两进、四进或五进。明代《鲁班经》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因此,福清祠堂一般也由大门、仪门、走廊、明楼、享堂、寝堂等组成。有些祠堂在后部开辟庭院、花园,不少祠堂还附设戏台。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用材最考究。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里头均设有神龛。以上这些特征标志着福清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了加强。

福清祠堂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建筑形式、历史内涵丰富等特征。由于祠堂(主要指姓氏祠堂)是祭祖的神圣场所,因此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福清随处可见的祠堂,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地方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等相映而成玉融大地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福清祠堂一般分为两大类:姓氏祠堂(即族姓祠堂)、历史名人专祠(即历史名人纪念祠)。其中前者约占98%以上,在城乡均有分布,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姓氏祠堂,有“总祠堂”和“分祠堂”之别(为行文方便,本篇统称为“祠堂”)。“总祠堂”是全宗族的祠堂,即大祠堂;“宗祠”和“支祠”属于“分祠堂”。无论建造“总祠堂”还是“分祠堂”,都是为了追祖德、报宗功,敦睦族谊,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并更好地传承血脉、延续荣光。有人将祠堂的地位和社稷相提并论,足可见祠堂地位的重要性。

福清姓氏祠堂最大的特征是:内部——设有神主龛,供置祖先的神主牌,而且龛前都有香炉、烛台等祭器;祠堂内都有覆竹状的祠联或行第序列;横梁或四周墙壁上悬挂有牌匾。外部——一般都有三个门:中门为大门,门上写有姓氏祠堂的名称,如“方氏大宗”、“叶氏宗祠”、“余氏祠堂”、“陈氏支祠”等;左右两边为仪门,门上写有“入孝”、“出悌(也做'弟’)”字样。另外,姓氏祠堂每隔一段时日均进行大规模的拜谒祖先的祭祀活动;每过几年或几十年一般都组织族人专修族谱。

由于宗族的凝聚力往往来自宗族的实力。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人得道,同族皆荣,祠堂的规格也遵循王法制度,族中有人金榜题名或“青衣换紫袍”,那么这个宗族建造的祠堂就能“竖旗杆”、开“三山门”、设置“门当户对”,各种设置还要与其官位相应。从这个意义上讲,“玉融第一名祠”要数位于港头镇后叶村的“叶氏宗祠”。这并不是因为它有近400年历史,而是因为叶氏曾出过一位官至朝廷首辅、“独相十三载”的显赫人物——叶向高。

“叶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为叶向高祖祠。有资料记载,该祠为叶向高亲自卜地兴建的,但缺乏史料依据。该祠座北朝南,二重门刻有明天启皇帝钦赐的写有“元辅乡”三字的牌匾。祠堂始建时为三进八扇一后院,规模较大,宽23米,深43.8米,占地1008平方米;外墙为砖石结构,内为木质结构的宫式斗拱建筑。该祠清顺治年间被毁,康熙年间曾修后进和后院,乾隆年间又修戏台亭和回廊,1947年再建中间一进二层楼房和八角大戏台等。1985年,叶氏后裔、旅外华侨出资进行大规模修缮,并恢复原貌。现祠内大厅之彩绘、浮雕、镂雕等十分精致;祠堂内的五只仙鹤和三副对联均为万历皇帝御赐的;大厅正中上方高悬着“天恩存问”竖匾——这是保存下来惟一的原始文物,犹为珍贵;竖匾两边是万历皇帝钦赐的“黄阁师臣”和“世乡贤”匾额;另外还有一面崇祯皇帝诰赠叶向高祖孙四代之“恩荣”大匾。“叶氏宗祠”虽历经重修,但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从其宏伟的气魄、精美的饰物,仍可感受到昔日的繁华。特别是祠堂前依旧挺立的旗杆碣,仿佛犹在见证叶氏家族的荣耀。该祠1987年11月23日被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在现东方红小学大门,原有一座“叶氏祠堂”,当为港头镇后叶村“叶氏宗祠”的支祠。该祠门额阴刻有“叶氏宗祠”金色四字,祠堂座北朝南,厅中有大型神主龛,龛的两侧有一对联,左联曰“独□魁炳十三载”,右联失缺。厅左侧间为相爷厅,右侧间有叶向高儿子叶成学的塑像。祠堂大厅有“风清两地”、“三朝元辅”红底青字、金龙纹边巨匾两面。据说,该祠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祠内有镂雕金龙匾边的竖匾,题曰“天恩存问”。该祠另附建“接旨亭”、麒麟照壁等。遗憾的是,这座祠堂最终也没能逃过被拆的厄运。

位于海口镇牛宅村的“林氏宗祠”,属于姓氏祠堂。该祠特别之处在于有两座,按座落地点分为东祠、西祠。东祠为兄,西祠(又叫霞田祠、石狮祠)为弟。东西两祠均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573—1620年),历代均有修葺。1990年经侨居海外的本宗华侨捐资重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东祠长46米,宽19米,占地面积874平方米;西祠长59米,宽19米,占地面积1121平方米。两祠结构样式大体相同,均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硬山结构,琉璃瓦面,整个建筑物飞檐画栋精雕细琢、美仑美奂。祠内大柱楹联曰“九牧家声远,十德世泽长”,点出此宗属于“九牧林”,其堂号为“十德堂”。祠堂正中立有清内阁大学士董浩、户部尚书曹振镛、兵部右侍郎胡长龄、内阁大学士文宁为林则徐所立的“进士”横匾。英雄林则徐之五代孙、原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凌青(原名林墨卿)为宗祠落成题写“九牧之光”,使祠堂增色不少。牛宅林姓家族仁人志士络绎不绝,最有成就的当属本宗二十二代孙林绍良,他不仅是印尼首富,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富豪。

龙田镇区有三座宗祠规模庞大、较有特色,即:“何氏宗祠”、“张氏宗祠”、“施氏宗祠”,它皆属姓氏祠堂。位于三村的“何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为礼部尚书何君弼回乡时择地而建,石木结构,六扇三进,占地面积733平方米,座南朝北,其间廊厅穿插,布局严谨,明亮宽敞。进入祠内,放眼望去,除了祠堂森严宏大的规模先声夺人之外,祠堂内的一梁一柱、一砖一木又无不显示出艺术的含量。尤其是寝堂上那一扇扇由金箔拼帖而成的窗檩,让人眼花缭乱、过目不忘。位于二村的“张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元、明、清三代几经重修,该祠堂座南朝北,占地面积812平方米,石木结构,六扇三进,每进呈阶梯级上升,廊、厅、堂整体布局严谨,显赫壮观。位于上一村的“施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公元1181年),原总面积2400平方米。1987年重修后,祠宽16米,深47米,总面积752平方米。该祠布局合理,雄伟壮观。大厅里有宋孝宗已丑年钦赐施炳立祠御匾“御赐高楼”。据传,近代名将施琅曾亲临该祠,并立“诒谷流长”金字牌匾。

(0)

相关推荐

  • 南方宗族祠堂遍地,为何北方却不常见?

    艺述史官方原创 前阵子我跟南方的朋友聊起我们北方人总吃饺子这件事,接着又聊起南北差异,很多.后来聊到南方人很重视宗族和祠堂,尤其是闽粤地区,而北方却不是,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宗祠到底是怎么一码事.为什么 ...

  • “最美浙西”建德行(新叶古村)

    浙江建德大慈岩镇新叶村,有着8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叶氏聚居村,也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春天里的新叶村马头墙矗立在大片的油菜花中,黛 ...

  • 广东第一姓是哪家?广东十大名祠,这个姓占五座

    提到大姓,不少人会脱口而出:张王李刘陈,天下一半人. 提到宗族和祠堂文化,不少人会第一反应就是广东福建这两个南方省份. 那么广东省的十大名祠,你知道是哪十个吗?广东人口最多的姓氏,或者说第一大姓又是哪 ...

  • 宗祠堂重建捐款倡议书5篇

    宗祠堂重建捐款倡议书1 尊敬的易氏族亲:尊敬的异姓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易氏始祖来我们村立基发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曾于九十年代初在易氏宗祠 ...

  • 108姓氏祠堂建在一起,霸气如皇宫,叶氏宗祠真气派!

    霸气!咱们的叶氏宗祠! 美哉!雄伟哉! 叶氏文化,源流流长! 我姓叶,我骄傲! 我姓叶,我自豪!

  • 叶氏辛丑清明邛崃祭祖记

    祖祠位置在成都三绕邛崃大同站处.上午十时许,天气阴冷.从小径入一里许,见从各地来祭祖的宗人开始多了起来.路边多有老妪设摊卖纸钱香烛.看起来每年到这里拜祭的叶氏家族后人一定不少. 正寻找位置停车,一行操 ...

  •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福清叶氏宗祠

    福清叶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福清叶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其坐北朝南,由戏 ...

  • 赖俊权‖穿过古巷听流年【客都原创】

    穿过古巷听流年 图文/赖俊权 客家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汉族民系,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而祠堂作为物质载体,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梅州城区老街学宫门口一条街上,一字排开不少各姓氏的祠堂,这些祠堂 ...

  • 2013年万载古城什么样?那时还叫“田下”,有本真的宗族文化

    万载,原本是赣西北部一座普通小城,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的成长,这里孕育了中国宗族社会最淳朴与本真的宗族文化. "富万载,和田下",在有着近1800年建县历史的古城万载,有一处古韵犹存 ...

  • 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中)

    祠堂的主要功能 1.祠堂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 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 ...

  • 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 (下)

    祠堂的文化意义 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权力和经济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宗族地域集团及家族血缘组织在对封建法制的辅助和补充,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重要辅 ...

  • 【古道探古】宁海的祠堂建筑与文化

    全文约2万字 细读涨知识约30分钟 第 11 期 从半坡遗址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规模,就能找到最早的祠堂雏形,又在殷墟遗址考古中,就已发现宗庙遗迹."祠堂"一词始于汉代,但当时指的 ...

  • 祠堂: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客家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汉族民系,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而祠堂作为物质载体,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这些祠堂并不是一栋栋简单的建筑,它们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不了解客家祠堂,就难以 ...

  • 福建福清到处都是豪华别墅,他们为何如此富有?

    我们这一回来到了福建福清的超级富人区. 这里的每一座别墅都拥有独立的造型设计,全是私人订制的. 据说这里光是一块地皮就价值1000万元, 最便宜的一套别墅也卖到了2000万元左右. 尽管如此,这个地方 ...

  • 孙家祠堂刘家祠堂刘桥小学施家坝水电站对联居然是这样!……

    2017年8月27日,邵东县楹联家协会主席刘儒雅.副主席兼秘书长何俊良.常务理事刘和仲.理事黄伍.会员谢喑璞,一同前往县城周边的孙家祠堂.刘家祠堂.刘桥小学.施家坝水电站等地考察楹联文化. 孙康映雪苦 ...

  • 老照片:这是几十年前的福建福清,带你看昔日这里的样子

    这是一组福建省福清市的老照片,通过这些老照片,带大家重温这座城市的旧时光,感受城市的发展.图为昔日福清的街心公园.昔日这里可热闹了,那时这里也是福清孩子们的乐园. 图为昔日的人民百货商店.说起这里,老 ...

  •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培训班学员作品征集通知

    ● 福建师范大学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参与院校之一,积极承担了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群的培训工作,并在工作开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

  • 易盖房丨13.8m×9.5m,福建福清陈家欧式坡屋顶别墅

    项目名称 福建福清陈家欧式坡屋顶别墅 项目经理 林枝和 图纸编号 2010 建筑面积 441.6㎡ 占地面积 122.1㎡ 基地面积 278.9㎡ 建筑尺寸 13.8m×9.5m 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