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对你的客户了解多少?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689天的第689篇原创文章


你究竟对你的客户了解多少?

有多少人可以马上说出来,自己最重要的客户是哪个大学哪个专业哪年毕业的?他当年为什么上那个大学?

选大学、选专业是人生的重大事件,其中隐含了客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这些三观往往不容易随时间变化,是确定性的来源。
如果你对客户有了这种程度的了解,那说明你们之间的关系足够亲近,势必会产生更多的连接。
但是,很多销售,对客户的了解,仅限于商业关系、单一角色,这样的话,大概率就是一锤子买卖的事,不是长期主义的做法。
一、最重要的客户要建立到哪种颗粒度?
如上文所说,那我们得需要了解到客户多少,才算是真正的长期主义的表现呢?
朱宁老师在他的大课上列了这样一些方面:
客户的个人成长经历——出生、籍贯、中学、大学、工作经历(跳过几次槽)。
客户的家庭情况——父母、配偶、配偶家庭、子女。
客户的个人三观——ta眼中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使命,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工作。
客户的政治信仰和历史观——是不是党员,对当下国际形势如何看待。
客户的工作习惯——工作颗粒度是否足够细,对时效的要求,他在工作中的最有力的伙伴是谁。
当然,这些只是参考。
总之,对客户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单一角色里面,对客户社会角色了解的越单一,确定性的来源就会越贫乏。
一个人会有个人角色和商业角色,个人角色里,需要解决身心健康、家庭关系、社会上要处理很多问题,商业角色里,面临找钱、找人、找方向的等等困惑。
倘若你能了解到他更多维的角色下的痛点,那你势必能够和他产生更深度的链接。
二、如何能够了解到客户更多面的信息?
如果你把上面提到的那些直接发给客户,客户会有戒备心,客户会觉得你在查户口,会产生反感。
那么,该如何了解呢?
朱宁老师也给了一个方法,他不说的时候你绞尽脑汁地去琢磨,结果他说了之后你就会瞬间恍然大悟。
朱老师的办法是:先梳理自己的自我介绍,先把自己介绍给客户,颗粒度越细越好。
1、我是谁(不止一个角色)
2、我喜欢什么(爱好)
3、我相信什么(价值观)
4、个人经历(成长的故事)
当你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兴趣爱好、信仰三观都介绍给对方的时候,你跟客户的公共区就会变大。
但问题出在:好多销售,梳理了自己的三观之后,居然找不到自己笃信的事物/理念/规则。
以上就是朱宁老师的大课的第三篇分享。好的课程就是这样,越嚼越回味。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