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藏书,这么美的书房!

2016年《藏书报》持续征订中,欢迎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为17-102。

走进曾建新的藏书室,一股浓郁的文化厚重感与设计雅致感扑面而来。一室书香,一杯清茶,二三好友一起谈书论道,小编能想象曾建新身处其中的惬意与自在。曾建新是很典型的文艺工作者,年仅不惑,书法篆刻、焚香煮茶,自成风格。他因一间梦想书房而开启藏书之路,现在已颇有规模,最为难得的是他“藏书贵在益世”的理念,让人敬佩。

“有朝一日,我也要拥有这么大的书柜,这么多的藏书,这么美的书房。”2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曾建新偶然看到恩师家中的书房与藏书,立刻为之震撼。那间书房约6米纵深,2米间宽,从地到顶一整面墙的书柜,让当时的曾建新大开眼界。从此,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颗藏书的种子,引领他朝着买书、藏书、品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年来,曾建新藏书5万册,融合心中那份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让他极为享受满屋书香带来的无穷乐趣。

每到一地,先访书店

因与书结缘,工作之余,曾建新一有时间就去寻书,武汉本地各大书店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十几年前,我月工资不到2000元,单是每月购书花销就不下500元。”曾建新说,“近些年随着书店越来越少,写书的人比读书的人还多,好书更难寻觅了。”尤其,随着多年藏书的积累,他越发感觉到旧版本书籍更具阅读与收藏价值,因此,后10年他更侧重搜集旧书。

曾建新还利用到各地出差的机会,去当地各大书店及古玩市场,搜罗古旧书籍,如早期版本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就是他在济南一旧书店中淘到的;周末时间他也常常去省内各地搜书,每逢小长假更是专程驱车前往;2010年以后,曾建新开始在网上购买各类旧版本艺术书籍,每年在网上购书的金额不下5万元。最让他倍感珍视的是书友签赠互换及拍卖会上竞拍所得,他说,书友赠送之书多为签名本,有意义又有情感;而竞拍所得之书虽价格较贵,但也多是精品,如民国时期顾颉刚手批本等。

对于自己喜欢的好书,曾建新从不放过任何机会。一次,他在北京798艺术园区参观时发现一家特色书店,看到店里很多书籍是他没有的,就下手买了2000多元的书,老板还以为他开书店,其实只是不愿意放过。那次因为书太重,只得委托老板打包几箱发物流到武汉。还有一次在西安古玩市场,他看到一套《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美术作品选集(甲种本豪华装)》,1973年版,全套93页装,品相很好,实在难得,老板开价4000元,他走了又回,实在舍不得放弃,最后经过一个小时反复讲价,以2000多元价格买回。对曾建新而言,重要的还是收获爱物。

藏书5万,留旧去新

藏书20年,曾建新逐步确定了选书的标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书,很少购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出版的书重点关注;解放前后出版的稀有版本书籍成为他搜书年限上的重点;民国旧书则全力收购。“每每翻阅一本黄页旧书,仿佛可以体会到当年著书者的心路历程与敬业精神。”曾建新说。

现在,曾建新的藏书主要有六大类,包括艺术类(书法、硬笔、绘画、篆刻、印谱等)、国学经典类(孔儒经典及曾氏名人曾国藩相关的系列书籍)、佛道禅学类、医学养身类(中医、保健、秘方、偏方、土方、中药等)、历史地志类(集中在湖北、武汉地方志系列),以及菜谱佳肴类、对联专题、五四专题、名人专题等。其中,对佛学书籍的喜欢还源自于他与一位80后学者佛家人的结缘,师傅当时是随州宝善寺住持,佛学院研究生毕业。结识之后,顿觉与佛有缘,从此大量收购佛学书籍也成为曾建新藏书的一大方向,如今这类藏书也达数千册。“正是应正了贾平凹老师给我题的那幅字中所说'书为天下英雄胆,善乃人间富贵根’,怀有一颗善心,读书理佛带给我无尽的乐趣,也是我未来'去哪里做什么’的最好解答与归宿。”曾建新说。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曾建新先后搬了三次新家,钟爱的藏书也迁移了三次。现在他家里书房比较大,购买了十几组红木书柜来装书,但书柜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书籍的增加。为求便捷,他将工作、阅读、交流、谈事功能整合在一起,最后在小区商铺二楼觅得一新处,约有200平方米,遂将工作室与书斋合二为一,成了一个全新的藏书书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