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荔枝和一道疤痕
1
亲爱的欢乐:
这几天,我出差了。不巧,妹妹感冒了,持续、反复地发烧。
外婆劝妹妹在家好好休息,但外表瘦弱的妹妹,有一颗坚强的心,坚持每天上午去上学,中午让外婆来接。
外婆说,好几个下午,妹妹高烧39.5摄氏度,躺在床上睡得迷迷糊糊,但一觉醒来,必定会问:“外婆,今天作业是什么呀?妈妈发短信给你了吗?”
我脑海中浮现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小小的孩子,生着病,但仍坚持趴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认真写作业。
2
自从提笔给你们写信,每一封信里,几乎都有我对过往的回忆。
有朋友不解地问:“这么多往事,你怎么都记得?”
甚至连父母也惊讶地说:“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是啊,我也奇怪,为何自己一直忘不了?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容易动情,难以忘怀。
记得曾经风靡天下的“柯达”广告中有句经典台词——串起每一刻,别让它溜走。
我的大脑,或许就如柯达胶卷,拍摄并储存了许多往事。
3
因为欢欢的生病,我想到了自己童年的一场意外。
那年,我7岁,幼儿园大班。
一天傍晚,妈妈在厨房烧饭,爸爸在阳台看报纸,我搬了一个小板凳,腻在爸爸身边玩。
当时,我手里拿着一根掏耳朵的银针,一头圆,一头尖。
当我站在小板凳上玩得不亦乐乎时,突然,一不小心,板凳翻转了,我重重地摔了下来。
可怕的是,我手里的银针竟然鬼使神差地斜插进了自己的脑袋。
妈妈事后回忆说,她在厨房听到我那声惨叫时,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出事了!
当她从厨房赶到阳台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我头上的鲜血正汩汩地往外冒。
爸爸慌了手脚,还是身为医生的妈妈冷静,果断地说,快,赶紧送医院。
4
如今,30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傍晚,爸爸拿出了所有力气,拼了命地蹬自行车,和时间赛跑。
妈妈抱着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匆忙中,妈妈从沙发上胡乱拿了一件米色毛衣,裹在我的伤口上。
银针,还嵌在我头上。鲜血,很快染红了毛衣。
送到医院时,值班医生是位刚工作不久的女医生。
医生说,银针是斜插进去的,所以伤口有点长,要缝4针左右。为了伤口恢复得快,建议不使用麻药。
我无法形容那是怎样一种痛。只记得,爸爸妈妈紧紧拉住我的手,将我按在手术台上,医生在我头上飞针走线。
我哭喊着说:“妈妈,痛,痛……”
妈妈含着泪说:“忍着啊,你想吃什么?待会给你买。”
我边哭边说:“我想吃荔枝……”
妈妈说:“好的,好的,待会就买很多荔枝给你吃……”
5
或许这位医生刚工作不久,临床经验不够丰富,也或许我的哭喊让她更加紧张。在缝的过程中,医生的手似乎一直在抖,这更加剧了我的疼痛感。
我拼命地喊:“阿姨,求求你,轻一点……”
父母说,那一刻,他们心里比我还痛。
从医院回来,我头上的绷带绕了一圈又一圈,就像一个木乃伊。
当晚,爸爸就去买了一大包干荔枝,是那种核只有米粒大小的糯米荔枝,真是好吃极了!
如今想来,当时手术台上的我,忍受疼痛的唯一动力,竟然只是吃荔枝。
似乎只要能吃上荔枝,受这个罪也值了。
在那个物质生活清平的年代,吃荔枝,对我而言是一种奢侈的向往。
我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每天只吃两三颗过过瘾。
6
妈妈是厂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去妈妈的医务室里,清洗伤口,换绷带。
妈妈的同事们听说了我不打麻药就缝针的故事,都夸我勇敢、坚强。
妈妈说,养病的日子里,我很懂事、很配合。
比如,为了让伤口恢复得好些、快些,妈妈告诉我,有些食物是不能吃的。我记住了,不能吃的,坚决不吃。
休息之余,我一个人安静地看小人书,从不说疼。
妈妈说,7岁的我,懂事得让人心疼。
当我吃完了一整包荔枝时,我头上不用再绑绷带了,伤口也基本痊愈了。
不过,一道像蚯蚓一样的疤痕,永远留在了我的脑袋上。
孩子,今天这封信,似乎没有什么主题,也没有什么意义。
只是,很想和你们分享我这段往事,仅此而已。
——摘自2017年1月出版的《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
-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2017年1月,出版亲子教育畅销书《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在京东教育类书籍中排名前十位。
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淘宝等网站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