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丸剂介绍系列二
七制香附丸
【处方】香附、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白术、砂仁、黄芩、地黄、酸枣仁、天冬、鲜牛乳、小茴香、延胡索、茯苓、甘草、人参、山茱萸、食盐、阿胶、艾叶、艾叶炭、稻米、益母草。
【制备方法】以上二十四味,艾叶、稻米、小茴香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鲜牛乳混合,再将食盐加入溶化后,浸拌香附,微炒,其余地黄等十八味,与上述香附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用黄酒50克泛丸,干燥,即得。
【药方分析】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可致经行腹痛等病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方中用香附和肝解郁,疏通气滞为主,配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阿胶、益母草以补血调经,使其行血而不伤血,延胡索化瘀止痛,使补血而不滞血。人参、茯苓、甘草、白术益气健脾;陈皮、砂仁、稻米、鲜牛乳和中止呕;小茴香、艾叶温经散寒止痛;山茱萸补肝肾,系胎元;酸枣仁,天冬镇静安神除烦,佐以黄芩既可清热除烦,同白术配用又可养血安胎。
【剂型规格】褐黄色的水丸,每袋6克。味咸、苦。
【功能主治】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用于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作痛,湿寒白带。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
【使用禁忌】外感实热或阴虚发热者慎用。
【临床应用】本药具有理气解郁,养血调经之作用,多用于治疗痛经、胁痛、郁证、妊娠恶阻等病。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经行腹痛,胸胁胀痛,善叹息,多疑善虑,或胸闷不舒,悲忧欲哭,妊娠呕吐,脉弦或弦细。这些指征体现了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的病机,是临床常用药。
1.痛经:月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时多时少,伴有烦躁不安等症。
2.胁痛:表现为胸胁胀痛,痛无定处,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脘腹胀满,饮食减少,苔薄,脉弦。
3.郁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大便失常,苔薄腻,脉弦,西医之神经官能症,见上述表现者,皆可用之。
4.恶阻:表现为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伴胸满胁痛,暖气叹息,头胀而晕,心烦口苦,舌淡,脉弦。
【贮藏】密闭,防潮。
五淋丸
【处方】海金沙、川木通、栀子(姜制)、黄连、石韦(去毛)、茯苓皮、琥珀、地黄、白芍、川芎、当归、甘草。
【制备方法】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药方分析】本方由12味药组成。方中海金沙、川木通利水渗湿,通淋排石为君药。琥珀、石韦、茯苓皮利尿通淋,渗湿消肿,栀子、黄连清热燥湿,共为臣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四药相配养血活血,生津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分清止淋之功。
【剂型规格】水丸。每100粒重6克。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分清止淋。用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浑浊不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本方为清热利湿,分清止淋之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疾患。其临床应用指征为:尿频,尿急,小便淋漓涩痛,尿液浑浊不清,腰酸腿困,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象数。
【贮藏】密闭,防潮。
分清五淋丸
【处方】木通、车前子(盐炒)、黄芩、茯苓、猪苓、黄柏、大黄、萹蓄、瞿麦、知母、泽泻、栀子、甘草、滑石。
【制备方法】以上十四味,除滑石外,其余关木通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药方分析】热淋、石淋多为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利湿热。方中用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诸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共为君药,栀子、黄芩、黄连皆苦寒之品,泄热降火,清泻三焦湿热,共为臣药;茯苓、泽泻、滑石等药淡渗利湿,助君药以利水通淋,知母清热且能滋阴,以防伤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
【剂型规格】水丸。50粒重3克。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苦。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淋症,症见小便黄赤、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涩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3次。
【使用禁忌】本丸为苦寒通利之剂,实火者可用。若淋证日久、体质虚弱、孕妇等,均不宜用。
【临床应用】淋证一般分为热淋、石淋、血淋、气淋、劳淋、膏淋。本方为清热利水通淋之剂,临床多用于因湿热下注,蕴于膀胱所致的石淋、热淋以及膏淋等病。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为:小便频数,尿道涩痛,淋沥不畅,或癃闭不通,小腹胀满,或小便浑浊,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实等。
1.热淋:表现为畏寒发热,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少腹胀痛,腰痛,苔黄腻,脉滑数。西医所指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见上述表现者,皆可用本丸治疗。
2.石淋:表现为尿中有时挟有砂石,小便难,色黄赤而浑浊,或突然阻塞,尿来中断,或小便刺痛,窘迫难忍,或觉腰痛腹痛难忍,甚或尿中带血,舌色如常,脉数。西医所指泌尿系结石,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丸治疗。
3.膏淋:症状见尿液浑浊如米泔水,或如脂膏,淋沥涩痛,腰痛小腹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质红,脉滑数等。常见于乳糜尿等疾患。
【贮藏】密闭,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