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读(6)我们都是精神胜利法高手

论语(6)精神胜利法

天下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孔子说了天下快乐的事有三个,这三个快乐的事,很多人一辈子没有体验过,因为什么?

成为君子的过程有点累,曲折。

人的精神领域分为理性和感性。

理性是外来的,他需要经过无数次地进攻才能进入一个人内心,去帮助这个人开辟其内心的广大空间。

而情绪是本能的,自身的,情绪天生就带有防备更改的功能,为什么孩子一读到枯燥的书就会昏昏欲睡?

这是情绪的防守机制,他要保住自己那个领土。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情绪,祥林嫂的悲伤同样是情绪,他们在自己的情绪里不能自拨,我们看到这些文章都会对他们生出哀怜!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也是一种情绪!

女朋友不接受道歉是情绪,男人觉得难以理解,是因为男人的同样把自己用情绪武装进来,不理解的核心原因,就是自己也在精神胜利法的所包围的圈子里。

几乎所有的普通人所做的任何决策,背后的根本,都是情绪。

一个人能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然后严以律己,他的快乐就会慢慢被理性占据,当理性进入人的内心,首先要做的是改造情绪。

改造都是痛苦的,改造必然有刀削斧凿。

人本能排斥任何外力的改造,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

但当理性把一个人改造之后,这个人就会变成一个新的人,这个时候,他可能容纳所有不成熟的人,但能使他快乐,或者相应能进入他快乐区的人,也只能是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就是说你至少是一个理性的君子。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什么呢,君子遇君子的概率很小,而大圣人百年不遇,甚至,千年难遇。

有人说了千年怎么遇?你读书会遇到,遇到的人,你会知道这种快乐是什么?当你突然间理解了这些千年大能,你明白他们所说的君子的真正含义,你的境界突然被打开,你精神空间出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候,你的快乐,是巨大的。

一个人不能克制自己,一路放纵,他的舒适区就是感性的,凭着性子,我们常称为使小性子,比如把去故宫当成一种高人一等炫耀,这就是感性的,和这些人搞在一起的,不用问,都是小人。

比如天天和宋徽宗打球的,和他一起画画的都是奸佞小人。

情绪的防御机制其实是非常坚固的,所以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个天生的习性就是人的枷锁。

齐恒公被管仲射了一箭,夺得齐国大位后,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重用了管仲,就有齐国称霸,九合诸侯的大盛事。

管仲对齐恒公来说就外力,一直在改造他的决策,使他的决策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但是管仲一死,齐恒公马上就被几个奸人所影响了呢,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情绪失控了,原来有管仲帮助在管理着,这个外力很强大,一直在那里,当这个外力失去了,情绪就占了主导。

贞观之治,你要真的看历史,也就是魏征在的那几年,他相对理性,那个时候还有皇后时刻管着他,当这些外力离去了之后,唐太宗做的事也就是孙权的水平。

社会就是个人情绪的结合体,我们看到,那些炒股的人,当股市下跌,整个散户圈都是悲观的情绪,外围股市下跌,疫情严重,大家都不知所措。

我们说你做决策的时候怎么就非常不理性!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做决策是真的理性的。

但当股价上涨的时候呢,这些散户就一跃而成为股神,他们纷纷认为自己是股神。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理性的人怎么做决策呢?

人不会因为位置不同而就变得理性,所以儒家说,一个怎么做决策理性,标准是什么?

人不知的世界让人不愠,标准是什么?

大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换句话说,就是保证人们什么该干什么能去干,不理性的人呢,常常会在农忙的时候发动军事,搞大规模的建设,等等,这就是不以时。

敬事。

国家有24个时节,每一个时节做什么,圣人都做了规范,为什么要做这些规范,就是防止这些不肖后代乱使性子,不以民时。

事,就是那些东西,国家大事,无非就是那些事,总有一条主线能抓住。

工业化时代,敬事而信,节用爱人,还是一样的,所有经济崩溃的国家都一样,就是不把钱花在应该花的地方,穷兵黩武举报最后缺钱而亡,前苏联是,前德国如此,包括现在的美国总是花钱打仗,看似抢到了别人的石油,但抢来的钱不能及时补偿打仗的投入,就会导致国家亏空厉害。最后老百姓慢慢没有工作,贫富差距就大了,使民有工作。

使民有地种,和使民有工作是一样的。井田制的核心就是大家都有地种,不管多少地,参与种的人都有份。你种完分地给你的那个中间的地,周围的就归你。

井田制的废弃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农民的私心重了,他们重公共的地,不是那么上心,而种自己的地更加努力,所以公共的地产出远比不上私人的地。所以秦国搞承包制,就是地都给你种,每块地上交多少税就行了,这种模式使得大规模水利开发得到应用,农民种地和积极性提升,新耕种技术得以广泛推广。

到孔子的时代,土地私有制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那么这三句话的意义就是一条标准和规范了。

一个国家怎么样,就看他们重点放在哪里,有的人要成为千古圣君,所以做的事就多了。一会儿要封禅,一会儿要巡游,一会儿还要打大胜仗等等。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人要满足情绪的魔鬼,情绪是起伏不定的,而理性才是稳定的。

只有满足了情绪,才能觉得精神是充实的,这本质上也是精神胜利法。

在野的小人,比如阿Q,他的精神胜利,就是骂几句,幻想几个事,这就够了,而在高位的人,一旦想满足自己的情绪,事件就大了,商纣王要满足自己的情绪,最后被西周所取代;汉灵帝则直接搞起了文字狱,杀士运动导致汉朝的灭亡!唐玄宗要满足自己情绪,导致了安史之乱。

孙子兵法里一直说为将不可有胜心,我就不服高人,要比你牛逼,这所有都情绪的一种,精神胜利法外在表现。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说的就是情绪,情绪靠外来的力量修,也可以自己对照标准来修。

道家说的无为而治,和孔子这一段有曲工异同之妙。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0)

相关推荐

  • 理性和感性的挣扎,明末清初之时,为何出现了许多的“贰臣”?

    明末清初,江山鼎革之际,清朝占据北京后,能迅速在关内站稳脚跟,除了明朝内乱不止,清朝自身武力的强横之外,最重要的是,清朝对明朝官员.士绅群体,采取了拉拢.合作的友好态度. 当我们在怀念北京城被李自成攻 ...

  • 阿Q

    ​鲁迅先生的阿Q是文学人物中一个经典的形象.在文中,阿Q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子以前比你-- 尽管在文中阿Q活的很卑微,但是这样一种精神胜利法让他被人像蚂蚁一样踩在脚下时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满足和释然. ...

  • 论语日课145:做一个理性的人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6.25) 觚(gū),是一种酒器,能盛两升酒.<论语稽求>解释说: 觚不觚者,戒酗也.觚,酒器名.量可容二升 ...

  • ?学学阿Q精神,让自己“Q”起来

    ?学学阿Q精神,让自己“Q”起来

  • 情绪空虚法--快速消除情绪之法

    情绪空虚法是一种快速消除情绪的方法. 当你产生情绪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正中心是堵塞的,有一口气卡在那里,与你受到的刺激相抗衡. 如果想自动消除这口气,可以想象该部位是空虚的,空无的,此时刺激你的信息会 ...

  • 【第458期】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17章》怎样理解“人未有自致者也”?

    音频学<论语·子张篇第17章>怎样理解"人未有自致者也"? 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这里的" ...

  • 论语精读(1)重构精神孤鸟的家园

    论语精读(1)重构精神孤鸟的家园? 什么是世界观? 人都会依靠经验形成细胞记忆,这些安全感最终就像一堵自我保护的围墙,而这墙决定了你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保护你自己的领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 ...

  • 佛教是精神胜利法吗?

    网友提问:佛教是精神胜利法吗? 依我对佛教浅薄的理解,感觉阿Q精神和佛教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当然这是我的愚昧,我想请问的是,佛教和阿Q精神区别在哪?谢谢 法嘉宗智回答 阿Q是基于人的智商,而且还是一个 ...

  • 此人是汉代版阿Q,精神胜利法玩得溜!制定礼仪让刘邦过足皇帝瘾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那些开国功臣们开始沉醉于英雄的往事旧梦. 这些白手起家的暴发户,整天除了海吃海喝,就是吹牛争功. 没办法,江山的确是他们打下的,你想不让他们吹,良心都过不去. 这时恰值刘邦行功论赏完 ...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苦闷纠结、激励约束与精神胜利法

    疫情持续对民众会有哪些影响? 新春以来,持续关注新冠肺炎(NCP)的最新动态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为.时至今日,有些数字.波形已经显示向好的趋势,但疫情持续仍是确定的状态. 最新疫情趋势图 多次延长 ...

  • 【纪实杂谈】贾志英‖也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作者简介 贾志英,幼儿教师,工作之余喜欢用笔墨清点生活,人生信条:生活不仅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纪实杂谈 也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 贾志英 前些天,再次拜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疑惑 ...

  • A站的精神胜利法

    在二次元,吵架胜率100%的方法,就是无论对方怎么跟你急赤白脸地摆事实.讲道理.上价值.口吐芬芳,你只要保持固定的微笑,用毫不在意的语气送TA六个字--认真你就输了. 这就好像阿Q在外受了欺负,打不过 ...

  • 夸夸群,“精神胜利法”的又一产出

    最近,互联网上有一种新的服务,就是夸夸群.比方说,女生为了哄男生开心,于是为男生买了夸夸群服务,然后将男生拉到群中,这时候群里的服务者就会为男生提供3分钟不间断的夸奖服务.服务结束后,将男生踢出群. ...

  • 论语精读(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论语(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精神力量都是从小事里产生的,一个人有所爱,爱得越深,力量就越大,而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不相信,很多 ...

  • 学习了《论语》,旅行都不一样了|听友心得

    山东服务区:孩子去点餐问售货员阿姨哪种饮料好喝,阿姨说饮料对小孩子不好,哪种都不适合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圣贤文化滋养的城市的人们,让我爱上这里.突然有个想法等我退休了,也来这里生活,偶尔可以上山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