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瑟,到底有什么区别
琴,弹弦乐器。古代称琴、瑶琴。现代称古琴、七弦琴。《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文献都有记载。东周各国乐官多精通琴艺,如楚国钟义、晋国师旷等。
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汉魏以来的司马相如、蔡邕、嵇康都以弹琴著称。唐代李峤、李欣、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等诗人,为弹琴写下了不朽的诗句。宋徽宗赵佶热爱琴艺,曾广搜天下名琴藏于特设的“万琴堂”。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
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近年出版的《琴曲集成》收录琴谱一百五十余种,琴曲三千首以上,可见古琴音乐遗产之丰富。古琴制作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制琴名家辈出。唐代,仅四川雷氏家族就有雷霄、雷威、雷珏、雷迅等十余人。还有张越、郭亮、李勉等高手。给后世留下不少精品。宋代名家有朱仁济、卫中正和金道,元代有朱致远、严古清,明代有祝公望、张敬修等。
瑟是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瑟的得名不详,古书《释名.释乐器》中有“瑟,施弦张之瑟瑟然也”,认为瑟得名于其声音,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
瑟在以往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部分是出自东周楚墓,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些零星发现,年代也大多较晚。
瑟类似于今天的古筝,瑟体都是木制,一端有用来固定弦的“枘”,根据“枘”的多少,瑟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2枘瑟、3枘瑟、5枘瑟等。
在洛庄汉墓的乐器坑里,共发现了7架瑟,但木结构都早已腐烂,只剩下遗迹。但是,这些瑟的瑟枘都保存完好,瑟枘为青铜镏金铸造,时至今日仍金光灿灿。在本次洛庄汉墓出土乐器鉴定过程中,有可能以现代的古筝来代替瑟出现。至于那些腐烂的瑟,将来可以根据遗迹进行复制。
琴瑟的来历和异同。据文献记载,伏羲(2400 BC-2370 BC)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瑟”二字均从“珏(jué)”。“珏”为“二玉相并之形”,意为“二玉相碰之声”,表示这是一种“玉声”即“悦耳声音”,而且是弹碰声响,暗示这不是通过气流发声,而是通过弹拨发声的乐器。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数可知瑟的体积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客人不说话,全神贯注地看弹琴和听琴声。这是正式的音乐会场合。瑟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瑟被置于屏风后面,客人围着桌案坐,在音乐声中边闲谈、边吃喝。这是社交性场合。当然,琴与瑟可以联合起来演奏,琴在台前,面对宾客;瑟在台后;琴离客人近;瑟离客人远;琴师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师则可以是老年男子。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所以琴瑟的发明时间是在2400 BC-2370 BC,发明地点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