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刘海江: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海江,男,中共党员,现任高明中心小学政教主任,2000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同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教以来,一直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终身的职业。2016年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勇挑重担的勇气,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学生所需,积极联系其他包联帮扶人员,动员社会力量,解决贫困家庭所需。为学校精准扶贫作出突出贡献。
自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按照中、省、市、县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的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贫困家庭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在阻止贫困代际相传拔掉穷根方面。面对教育上开展的这一份新工作,面对高明小学成立帮扶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可是具体工作谁来做,刘海江建议由自己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下设办公室主任由自己担任。自接手工作以来,他迅速对全校200余名学生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分类统计,建好台账;自查了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关爱帮扶台账中的学生,如何提升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品行修养,心理素质和学业水平他想办法并依据上级要求推行精准育人帮扶导师制,要求依据实际,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一生一卡、一生一师、一生一策"的全程帮扶机制,目前,学校共有建档立卡学生31人,刘海江同志选择了最为特殊的雷玉莹和刘王硕两个家庭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
刘王硕家住大荔县两宜镇西高明村十一组,家里有七口人,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常年依靠药物控制病情,爸爸妈妈在家务农,有时也出外打工,还有姑姑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刘海江多次深入她的家里,送去了学习用品,在学校里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困难都是暂时的,家庭也只是暂时经济困难。他又与帮联的村镇干部联系,想办法解决家里的困难。现在他爸爸在在外打工,妈妈在家照顾奶奶,家庭现在经济慢慢好转。孩子的脸上微笑也多起来,学习劲头也大了,期中考试每门课程都在80分以上。
"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战役,那么教育脱贫就是持久战",这是刘海江同志总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问起雷玉莹,他如数家珍的说,是他帮扶的第一个学生,雷玉莹家住大荔县两宜镇三平罗十二组,家里有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奶奶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爸爸在家务农,农活不忙时出外打工,妈妈是个农村妇女,眼睛不好。家庭生活很困难。雷玉莹失去了学习兴趣,人也变得沉默寡言。日子过得可想而知。每次去孩子家他都要带上一些学习生活用品,他说这些东西虽然很多人不稀罕,可是在雷玉莹家那就是温暖。在学校,他经常和孩子谈心、交流、辅导学习。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他和孩子谈心,找心理老师进行疏导,让老师同学对他多加关爱,生活中处处照顾,学习上多方帮忙,可是孩子的脸上一点都看不到开心,学习成绩也一直平平,没有多少明显的变化。我们教育人能做的,在这个家庭都是杯水车薪,我们都是工薪阶层,都有一家子人。虽然雷玉莹家是贫困户,享受政府兜底扶持。可是远远不能解决家庭所面对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个关爱,不仅仅是来自学校,来自政府,来自村组。还应该有社会人士多多的走入这些家庭,让他们感受全社会的关爱。想到这一点,他就动起了脑筋,联系自己的同学熟人,看看有没有企业人士,能伸出关爱之手,让这个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他说,我们是教师,也是社会的一个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大家都努力起来,与党和政府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多措并举,发挥和调动一切力量,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荔县两宜镇高明小学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