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阿拉善观影变迁史:从露天影院到现代影城

对于今天的巴彦浩特居民来说,天热时坐在冷气充足的电影院里看一场喜爱的电影,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但若时光倒回40年,能够搬着自家板凳,坐在暑气未消的空地上看一场露天电影,那就是一件能让周围邻居奔走相告的大事。

一块白色幕布,一台老旧放映机,拿着板凳围坐的人群,这就是上世纪60年代末 大家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也是出生于宁夏平罗县的史学农对电影的最初印象。“小时候每当要播放电影时,村里大队喇叭就会提前通知。收到通知后,村子里炊烟四起, 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去。有的孩子看电影心切,干脆连晚饭都不吃,早早地搬着小凳子去占位置。”据史学农回忆,那时播放的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每一部影片都极具教育意义,鼓舞和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

阿拉善影剧院

转眼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史学农随父母一同搬到了巴彦浩特镇。人们看电影的方式也由室外转向室内。“记得那会看电影的地方有影剧院、小电影院、大礼堂,票价为1角、2角钱。与现在的网上买票不同,那时候买票得去电影院门口早早排队,无论严寒酷暑,电影院售票处总是人挨人、人挤人,要是没买上票,看不上最新上映的新片心里就和猫抓了一般。”史学农对那时的观影印象还记忆犹新。

展开剩余51%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机日渐普及,以及歌舞厅、卡拉OK等娱乐方式的兴起,走进影院看电影不再是巴彦浩特人日常娱乐的唯一方式,加上电影院设施陈旧,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观影需求, 巴彦浩特电影院也逐渐进入“低谷”期。史学农也进入了无电影可看的一段时期。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十多年,一直到2010年,3D大片《阿凡达》的上映,重新燃起了史学农看电影的兴趣。“虽然以前也看过3D影片,但欣赏这样的国外大片还是第一次,感到很震憾,非常棒。座椅也舒服,再不是那种硬木板椅子了。”史学农回忆起第一次走进新建的太西影院观看《阿凡达》时的场景,笑着对记者说。

手机在线取票

如今,看电影已成为巴彦浩特居民普遍的娱乐方式,而买票也由过去的窗口购买转变为手机在线购票、选座,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效率。“如今大家观影时不仅要追求影片的质量和内容,还要追求观影环境。现在巴彦浩特各大影院都有舒适的座椅、美味的观影零食以及自动恒温空调设备,而且影片种类丰富,有全国同步上映的新片,极大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影迷”廖世勇如是说。

40年来,从露天观影到现代数字影院,时间见证了巴彦浩特居民观影方式的变化,也折射了40年来我盟居民生活的改变。40年的变化,不仅仅给居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人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来源丨阿拉善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