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058期】
今日练习
高某,女性。
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机能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
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
上期原医案
宋某某,男,59岁。
便燥数月,每于饥饿时胃脘胀痛,吐酸,得按则痛减,得矢气则快然,惟矢气不多,亦不口渴。
诊见面部虚浮,脉象濡缓。
投甘草泻心汤加茯苓。3剂后大便甚畅,矢气转多。
改投防己黄芪汤加附子4.5克。1剂后大便甚畅,胃脘痛胀均减,面浮亦消,惟偶觉烧心。
原方加茯苓服用2剂。3个月后随访,诸症皆消。
大便干燥,多责之于腑实热结,或津亏肠枯。然本案便燥,不见口渴等热炽津伤之象,但见胃痛、吐酸之证,知别有它因。
观胃痛得按痛减,乃气虚也;痛而且胀,矢气快然,又气滞也。综合脉象分析,乃脾虚而气机阻滞之候。脾虚气塞,肠道不运,则致大便干燥。
其治宜塞因塞用,斡旋气机。甘草泻心汤为脾胃虚甚之痞而设,补而兼通,寒热并投,辛开苦降,畅达气机,正与本证相宜,故取效甚捷。信非善读圣书之士不可为之也。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82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