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不当学习正在使很多学生变得愚蠢
虹野:不当学习正在使很多学生变得愚蠢
文/虹野
意识的核心是关注新异事物
愚蠢和聪明这两个词很多人都能理解,愚蠢则反应迟钝,聪明则反应灵敏。按照现代脑科学研究也可以知道人在认知过程中更容易意识到新异的、运动的、变化的和过去经验不一样容易出错的事物,更容易对这些事物分配更多的注意。无他,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只有更快适应新事物的人才更容易存活下来。
而所谓的反应快慢更多依赖于能否迅速发现、识别与过去不同的内容。
高分低能或已不是个案
近几年在教学中却发现了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现象,就是我们很多很多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反应越来越麻木。
在十几年前,边远地区的大学生不仅高考成绩远远低于内陆考生,在大学的学习效果也远远低于内陆学生。这几年的情况却发生了反转,明明高考成绩远远低于内陆考生的边远地区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效率却高于内陆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内陆学生明显倾向于让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而边远地区学生却常常惊讶于怎么又错了。
在具体问题上,内陆学生常常无法迅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无法辨别不同题型之间的差异。比如在极限的35个定义的学习过程中,内陆考试常常感觉难以记忆,而边远地区学生则更容易关注到35个定义之间的差异。甚至不少内陆学生在学习函数极限的时候无法区分x→0与x→∞……
过度重复训练或违反大脑本能
这一切差异,很有可能是和不当的学习有关系。众所周知,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学生基本上还是依赖于“本能”在学习。而内陆的学生则经过大量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们更关注和过去事物一样的内容,然后去记忆。学习中常忽视新事物与过去事物之间的差异,对错误的“零容忍”让学生痛恨和过去不一样的“内容”,并不是从“错误”中查找差异。
不排除不少老师去努力教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死记硬背为特征的学习环境中,个别老师的努力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几乎是“螳臂当车”。毕竟这种学习方式已经改变了不少学生的认知“本能”,让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无动于衷了,他们的大脑减少对新奇事物分配注意力,以至于越学越愚昧。抛开所学知识,和古代书呆子并无二致,只是过去亦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更何况在中小学所学知识并没有太多能够安身立命的内容。当然这只是个人一家之言,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即便是本人所教学生亦非所有的内陆学生皆是如此,亦非所有的边远地区的学生都优秀,这只是是过去和现在的反差带来的思考。也希望教育同仁关注一下。
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
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