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养老(解读李俊慧第三季45)
现代人养老主要有三种途径:养儿防老、存钱养老、社会养老。第一条路是以血缘关系养老,年轻时抚养子女,年老时子女赡养,这里一个大问题是子孙不肖怎么办?你真碰到败家子,不但养老指望不上,他还啃老,这是大麻烦。第二条路是存钱,自己养自己,只要有钱,劳力可以买,以此弥补老年人自身劳力不足的缺陷。这里一个比较大的管理问题,就是你要找个特别称心的保姆不容易,多数人家请保姆主要是负责带孩子兼做家务。至于照顾老人的,大多是老人独自生活很困难,比如手脚不便没法烧饭的,或者干脆就是躺床上不能动的那种。第三条路是依靠社会力量帮助养老,比如去养老院,或者你有养老保险。不过这些事情都得先花钱才能享受到养老,其实还是存钱养老。所以如果说养老只有两种途径,养儿防老和存钱养老,这么说似乎也对。
那么古人怎么养老?其实古人也是这三条路,其中最主要的是养儿防老,或者说家庭防老,因为媳妇也得参与养老,所以整体来看是以家庭为单位养老。养老要靠儿子媳妇,那儿子就一定要教好,儿子教得不好就是害死自己全家,媳妇教得不好也害死自己全家,所以结婚一定要父母之命。
再说说法律,研究古代关于养老问题的法律条文要特别当心,因为许多条文大多是以“补助”的形式出现的,这就很容易上当。比如说,许多朝代都有给老人发放补贴,或者给家属优惠政策的规定,这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是不是古代给老人的福利特别好,社会养老制度发达?恰恰相反,古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而不是靠政府。那么,古人的那些给老人的政府“补助”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政府为老人提供的最基础的养老政策是免除徭役,古代免除徭役相当于现代人免税。古人交税跟现代不同,现代人是交税多,服役少,比如你交税有义务,服兵役也有义务,虽然你当兵的时候不用交税,但退役以后还是要交税的。税和役相比哪个多?那当然是交税多,服役少了。但古人是反过来的,交税少,服役多,给国家交钱不需要交多少,但是各种役特别多,不光是当兵,就是修马路造房子也得家家户户出人头。所以给古人免徭役,就相当于给现代人免税。
古代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免除徭役,这看似是古代政府给老人的优惠政策,其实不然。因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税收都不能跟收入脱节太厉害。古代老人劳动力下降,收入下降,免征徭役。现代人如果工资太低,一样不用交税,这是简化征税,跟养老关系不大,不能被视为政府养老的一种举措。
关键是下一条,年龄到达一定程度的长寿老人,不但可以自己免除徭役的,连家人的徭役也一并免除,这许多朝代都有类似的规定,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
这就有很多人上当,很多营销号都拿这规定说事,哇,全家免徭役,古代老人福利不错啊。
但我告诉你,你只要稍微看下细节你就会知道自己想错了,甚至不需要我来说,你随便找个朝代(宋朝以前)的规定看下,都能看出那是营销号断章取义骗人的。我给你个提示,几岁开始家人可以免徭役?回答:80岁。
古人活到80岁那是什么概念?人能活到70已经古来稀了,就是做皇帝的那也没几个能活到80的。你给古人说,你活到80岁给各种养老优惠,这话要是放到在现代说,那就相当于叫你延迟退休,等你活到90岁了开始给你发养老金。
具体来说,商周时期的法律规定,只有80岁以上老人,才可以免除家人徭役,而且还只免除子孙一人的徭役,不是全家免徭役。如果你要免除全家徭役,那得活90岁以上。后来汉朝、唐朝也有类似规定,唐朝的规定更加细化,80岁老人配侍丁1人,侍丁就是家庭中负责照顾老人的男丁,这个人免除徭役,这和其他朝代相同。接下来90岁开始,90岁以上老人,配侍丁2人,100岁以上配5人,这就不同了,规定了具体的人数,不是笼统的说全家。
古人为什么要给年纪特别大的人免除家人徭役,是因为古代的徭役制度,不是现代抽税那样按收入的百分比抽的,而是按人头算的,类似于人头税,或者按户算的,以家庭为单位,跟收入多少无关。老人刚刚退休,只是自己没有收入,不会影响家人,但如果年纪太大,那不但自己没有劳动力,而且生活自理也逐渐变得困难,需要家人牺牲自己的劳力来照顾老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家里出了个老寿星,老而不死,收入下降的不止他一个人,他要连累家里负责照料老人的其他人的收入也跟着下降。现代遇到这个问题,你有钱的请保姆,没钱的自己照顾,当然如果你选择了自己照顾,不工作,政府肯定不收你税。但古代是人头税,你就是不工作也得上税,此时如果政府不给需要负责照顾老人的家人免除徭役,这就等同于变相给这户人家加税。因此,如果要确保家庭养老制度得以实施,在财产税并非主流的古代社会,有长寿老人的家庭必须减免赋税,以免制度导致家人为了照料老人要承担额外的社会负担。至于年龄越长,家庭免除徭役越多,那当然是因为年纪越大需要参与服侍老人的劳力就越多了。
所以,尽管从表面看,这个免除家属徭役的规定是政府养老的一个举措,其实不是。我们现在说政府养老,指的是一种社会养老。但这个举措明显不是社会养老,仍然属于家庭养老,只是政府要尽可能减少家中因需要赡养老人而承担的额外社会负担,以此来降低家庭养老的制度费用。这跟我们现代政府养老是政府直接给老年人发钱有本质区别。
既然政府补助的目的不是社会养老,而是为了协助家庭养老得以执行,那么政府必然有相应的举措确保家庭养老得以实施,否则,之前说的免徭役就成了真福利。古代政府对于“不孝”要追究法律责任,最高可以处以死刑。当然真的死刑的其实没有几个,除非是有特殊社会影响力的案子才会死刑,比如孔融杀头的罪名,其中一条就是不孝。这是特殊情况,一般不出现,不过不孝要被问罪是真的。
政府给你免这税,免那役,就是为了给你提供方便,让家庭养老制度得以实施,结果你大逆不道,不孝顺父母,拒不承担家庭养老义务,那政府免你徭役何用?所以不孝是要问罪的。即便老人年龄不到80,你还没享受到优惠,但行为上只要确实破坏了家庭养老制度,还是要追责。因此,古代政府的养老制度跟现代的社会养老大不相同,他那个养老“补助”不是真福利,而是要给家庭养老制度保驾护航。所以政府除了给家属开方便之门以外,同时还配备了约束家属行为的法律,并不是直接给老年人发养老金之类的福利钱。
那么,古代有没有政府直接给老年人发钱的情况?也有。虽然他们发的大多不是钱而是衣食,但发物资跟发钱也没什么多大区别。
政府免费发放物资给老人的规定,在各朝大多类似,商朝就有向老人发放生活必需品例如粮食之类的规定,南北朝时也出现了“赡给衣食,每令周足”的字眼。不过老人要领到物资是有条件的,多数朝代的规定是,想要领取补助的,仅限“单老孤稚不能自存”。就是说,只有那些完全没有家庭养老条件的孤老,才能享受政府的社会养老,免得他们实在没办法活,真的只能挖个洞自己埋进去了。
这就表示古代确实有政府养老的现象,但家庭养老仍然是主流,政府养老只是一个辅助。
那么,有没有哪个朝代,即便不是孤老,也一样可以享受政府养老的?有,宋朝。宋朝有官办的养老院,免费入住。这就真的是在搞政府养老了,不过宋朝的政府开支之高,后世一般视为反面教材,更何况把政府免费养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还是那位著名的艺术家宋徽宗。
这里要说明一下,社会养老不等同于政府养老。慈善机构养老也是社会养老,但这和政府提供养老不是一回事。民间自发开设慈善机构养老也是在宋朝出现的,并没有什么社会问题。可到了宋徽宗手上就出问题了,他的问题是他把慈善行为由民间自发转为了政府行为,且不仅涉及养老,还涉及医疗、生育、教育、失业、殡葬等多个领域。这就麻烦大了,因为政府要做事,一定会有对应的考核,这个考核严重影响了官员的选拔。徽宗时期,只有认真做慈善的官员才能升官,而且慈善做得越好升官就越快,甚至可以越级提拔,做得不好的则要被问罪。比如,有些州县刻意控制救助人数,为了应付考核,以无病之人或已故之人冒充救助填表,徽宗发现以后,相关人员被杖刑一百。这事你是不是看着觉得有点眼熟?没错现代人用的那些作弊办法,古人也是这么干的。又有些地方埋尸较浅,徽宗又下令,必须深埋三尺以上,而且还要各级严加审查。相对的,溧阳则是创造性地将住屋改为男女分开而得到嘉奖,知县连升两级。官员看到这样的考核会怎么做呢?当然是毫不关心经济建设,而是耗尽财力大搞福利政策,热衷于把养老院建成高档福利院。要饭的乞丐可以免费入住配备女仆和乳母的高级宾馆,衣食住行包括被子家具等一应俱全,每日还要大摆筵席。宋朝的国库本就十分紧张,如此大行慈善更是导致财政更加雪上加霜,前线士兵因为吃不饱饭而逃亡,后方贫困户倒是活得滋润。这就是为何陆游如此记载当时的民谣:“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史书说宋徽宗荒淫腐朽,说他不务正业专搞艺术,又打造各种奢侈用品,然而历朝皇帝奢侈的何止徽宗一人?当时的整个社会风气就是贪图逸乐,荒淫腐朽,这是比皇帝独自奢侈更为严重的问题。
那么,这是不是底下瞎搞,把徽宗的一本好经给念歪了,而徽宗不知道这个情况?不,徽宗心里是很清楚底下情况的,所以他多次下发诏书,要求杜绝过度慈善,而且还特别举例说明他发现了哪些过度慈善的具体现象,那就表示他是掌握了底下的执行情况的,但就是没人听他的。理由,皇帝的本意如何,并不是从诏书上看出来的,而是从官员的升迁中看出来的。诏书可以是表面文章,你可以当他是伪诏,考评可是真刀真枪的,要罚就真的罚,要赏就真的赏,谁信诏书谁傻。故而徽宗尽管连续十多年下达要求防止过度慈善的诏书,但就是屡禁不止。
顺带给你们猜一下,为什么州县要拿没病的人冒充病人填报救助人数?他为什么就不真找几个病人呢?
回答:凡是在政府免费福利医院里行医的医生,全部都要参加使用数字化管理的绩效考核,治愈率和死亡率如果不达标是要被问责的。
你看着是不是又觉得有点眼熟?再说一遍,现代人想出来的那些作弊手法,老祖宗都想过了,连作弊的动机都没换过。
除了宋朝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朝代是由政府养老的?有,明朝。明朝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养老制度,且明朝给老人发放补贴不限孤老,其他老人也能领到米面肉钱,大有现代政府发放福利之风。那么,明朝的政府养老和宋朝的政府养老有何区别?
明朝老人要拿福利钱,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你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有福利钱可以拿,这个我们等会儿细说。除了这种情况以外,第二种你是孤老,这跟过去别的朝代一样,孤老没有家庭养老的条件,政府帮养老。还有一种是八十岁以上赤贫,有粮食补助,这是纯粹的发福利,不过条件比宋朝苛刻的多。
后两种不用管。我们主要说的第一种,为什么要德高望重的老人有福利可拿?道德评定是很容易出猫腻的,明朝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回答是,你得干活啊!既然你是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那是不是就应该干些德高望重的活?
所以,这些老人就有义务在乡里进行道德宣传,教育年轻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勿作非为,在文化娱乐上都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道德宣传在孝道宣传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比法律条文管用。因为法官断案有时候真的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晋朝时就出现过,有不孝子被邻居告到官府,慈母出来作证,非要说儿子对自己特别孝顺 ,一定要护着,不让罚。法官该听谁的?这案子就不好处理。所以孝道宣传主要依赖道德,只有实在太过分的那才动用法律武器。
明朝就是看准了道德宣传的社会意义,所以给一部分有社会影响力的老人发放补贴,让他们能够发挥余热,帮政府做点教育宣传工作。在明朝前期,这种制度确实起到了作用,不过明朝中后期财政困难,福利钱经常发不出。此时老人的宣传作用就开始下降,那些老人不再愿意承担相应的宣传义务,不再“德高望重”,反而开始有点“老奸巨猾”。所以,明朝的这种养老福利钱根本就不是福利,而是政府在给老人在社会上做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工作发放劳务费,这跟现代发福利就是白送钱不是一回事。其实现代也有类似的做法,某些地方你失业了要找政府领补贴,可以啊,但你得拿个黄旗子站在路口叫别人过马路走横道线不要闯红灯啥的,总之这钱不让你白拿,多多少少要干点活。
事实上,最早想出这种让老人通过承担宣传工作来养老的,并非明朝,而是汉朝。汉朝政府会给老人授以鸠杖,特意拔高老人的地位,也是为了让老人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在社会上起到道德表率的作用。不过汉朝的鸠杖非同小可,有很多特权,例如可以随意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不用交税,犯法只要不是首恶就不予起诉,最关键的是有一条:“殴击王杖主当弃市令”,打了持有只有鸠杖的老人直接判死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持杖的老爷子从外表看起来跟平民没什么区别,但人家有杖你敢动手那就直接死刑,即使对方犯法了,谁敢擅自羁押那也是死刑,而且还规定是在闹市区执行,威慑力特别大。不过因为特权特别大,所以审核也很严,要皇帝亲授,后来权力下放,不需要天子亲自出面,但其他人出面也是代天授予鸠杖。后世老人没有得到那么大的特权,不过老人手持一根特别长的长杖代表身份,这个习俗后来流传下来了。电视上,凡是大家族中,地位最高的老夫人总是拿着一根比自己身高还要长的拐杖,象征自己的地位,这就是从鸠杖而来。谁要是得罪了拿长拐杖的,那就等于把对方全家都得罪了一遍,人一家子跟你没完。
所以说,古代尽管有政府养老的情况,但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政府养老只是个辅助。那么,古人有没有反过来,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的情况呢?有,太监就是社会养老为主。
大多数太监年老是没有家人服侍的,不但没有家人,祖坟也进不了,所以家庭养老不存在。只有一部分有权有势的太监可以收个干儿子,年轻的时候把人家提拔上来,年老了干儿子自然是要照顾晚年的。这跟养儿防老类似,但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有这个能力,大部分太监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那些没权没势的老太监怎么养老?那只能社会养老了。
不过,太监的社会养老跟我们现代社会的政府养老不同,我们的政府养老是全社会帮养老,所有人都要交养老保险。但古代太监的社会养老,是让年迈的太监聚在一起,由年轻的太监负责养老送终,形成小范围内的社会养老,而非现代的全社会养老。如果要以现代对比的话,这种社会养老更接近于“职工养老”,你是这个厂里的职工,厂里管你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