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的应用思路
□毛进军
在临床上,一些学生、同行曾问我,麻黄升麻汤证怎么理解?麻黄升麻汤怎么应用?前几天,我为3位患者开了麻黄升麻汤,一名学生不解其意,反复问:“老师,您为什么要用这个方子为患者治病呢?”
麻黄升麻汤方证表里同在,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药物组成是寒热并用,表药为重,里药较轻,的确很难理解透彻,不好应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对麻黄升麻汤方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便于大家探讨。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第357条记载:“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组成。
这一条的关键理念是急则治其标。该方用于表证未消,病又入腠理,尚未造成真阳虚损的状态。
从此条的内容分析,伤寒(太阳伤寒)六七日表未解时,病入厥阴半表半里、阳明热与太阴饮寒热错杂互结在一起,偏于寒,并伤及津液,而且表证仍存在,表里三焦同病。
寸脉沉而迟,表与上焦邪热聚集而脉气无力鼓动,出现喉咽不利、唾脓血等症状;关脉、尺脉伏而不见(伏脉),提示中焦、下焦寒热(阳明太阴少阴热与寒饮瘀血)之邪错杂在内潜伏,脉气不得宣通。中焦可通表里上下,升降阴阳气血,统管制衡表里内外上下,中焦寒饮、津伤损及胃气,会出现“阴阳气不相顺接”(《伤寒论》第337条)的手足厥逆。同时,还会出现“上虚不能制下”(《金匮要略》)的泄利不止等症状,正如《伤寒论·平脉法第二》中所说:“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鞕。”
此时,虽有中下焦的寒热互结错杂诸多症状存在,但主要矛盾,也就是主机(核心病机)在于表邪(浊饮浊血)瘀滞束缚,虽需要标本兼治,但重心应放在迅速透表、祛邪、逐瘀方面,如果任由表邪持续内陷,出现泄利不止,疾病就难以治愈。
实际上,我们在对这一条文进行理解时,应当将“麻黄升麻汤主之”这句话放在“唾脓血”之后,再以“泄利不止者,为难治”结尾,学习者就会好理解一些。因为病入太阴而“泄利不止”,将造成阴阳欲脱,就是四逆汤证或通脉四逆汤证了,胃气、真阳虚衰,机能沉衰,不能再用大剂量麻黄为首的麻黄升麻汤方了,正如中医理论所说的“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伤寒论》第285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伤寒论》第286条)。
该方包含多个经方元素:桂枝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黄芩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理中汤、越婢汤和越婢加术汤、当归四逆汤。该方具有多种功效:解表透邪、清热解毒、调和营卫、温中化饮、养血补津、祛湿通痹等。
主机(核心病机):表实里虚、营卫不和、热伤津血兼挟湿阻。凡与此病机相应的表里同病诸证,皆可应用此方,临证治疗范围甚广。
应用这个方子的要点是中病即止,药力集中,令其作用持续,方可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