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这样吃,长寿会“不请自来”!
保健常识
饮食:适当温补
进入冬季饮食要清淡, 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为增加御寒能力可多摄入热量较高食物, 少食生冷、燥热之品, 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之物, 以免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 导致便秘、鼻衄等症, 可多吃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 宜进补牛、羊等温补之品。
除湿健脾醒神汤
除湿健脾醒神汤
【组成】薏仁15克,怀山药30克,芡实15克,白扁豆15克,生黄芪12克,生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猪排骨洗净血污,怀山药、白扁豆、薏仁米用锅炒至微黄,与芡实、黄芪、白术一起全部进汤煲内,用中火煲2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用】祛湿健脾,益气醒神。
橘皮桂香苍蒲茶
【组成】橘皮3克、桂枝6克、石菖蒲6克、苍术4克。
【做法】煮水代茶饮。
【功效】健脾燥湿,醒脑开窍。
湿气究竟从哪里来?
中医认为,凡致病具有重着、黏腻、趋下特性的外邪,都称之为湿邪。中医将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达肌肤,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等邪气相互纠结,称为风湿、寒湿、湿热、暑湿等。
为什么现代人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的太好,动得太少”。每天肥甘厚腻及寒凉食物吃得太多,或长期服用清热泻火的药物,损伤了脾胃阳气和运化功能,聚湿生痰;加上运动不足,出汗减少,湿气没有出路;或过度贪凉,经常使用电吹风、空调等,均可导致体内湿气过多。
起居:敛阳养阴
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作息宜早睡晚起, 可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 每天要保证7到8个小时睡眠时间。另外要注意身体保暖, 衣着适当, 以免感冒。《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有早晨、中午、傍晚三时劳作歇息的规律, 凌晨四点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 此时血压、体温较低, 血液流动变慢, 血液浓度和黏稠度最高, 所以, 最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尤其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引起注意。
运动:轻缓为宜
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 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 如太极拳、走路等, 以微微出汗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 不要剧烈运动, 避免寒冷的刺激。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 对心肺功能要求高, 所以身体素质较差或有慢性病的人要谨慎选择。
健脾除湿的食物
茯苓、扁豆、红豆、芡实、橘子皮、薏仁米、冬瓜、萝卜、白菜、洋葱、大蒜、山药、草果、车钱草、荷叶、山楂、柚子、燕麦等。
燥湿健脾的中成药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由于湿邪具有黏滞不化,缠绵胶着的特性,因此,如果体内湿气太重,吃食物或外治等方法效果不佳,就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治疗。
中医治疗嗜睡当以清热祛湿,淡渗利湿,芳香化湿为主,主要采用香砂平胃颗粒、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二陈汤等方剂来加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