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虎”?为何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吴融
在我国古代,因为农业耕种的需要,所以商人一直是属于被限制的阶层。当然,这一般只是对于那些小商人而言的,毕竟能成为大商人的,没有几个后面没有站着几个大家族或者政治人物。
春秋时闻名天下的陶朱公,本就是范蠡的化名;战国后期的吕不韦,靠着资助嬴异人而一步登天成为丞相;明初的沈万三,资助朱元璋修建了南京城。
一个商人在古代社会里想要成为大商人,除了自己的能力以外,如果没有一个政治人物的保护是不行的。
而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清末徽商的代表人物,也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崛起之路。
他为什么在死前要告诫子孙,不要接近白虎,而“白虎”又是什么呢?
年幼孤苦,白手起家
在胡雪岩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生病了,因为家中那个没钱看病而去世。看到这个情形胡雪岩暗暗决定将来一定要很有钱,就起了出去闯荡的心思。
于是,13岁的胡雪岩就开始外出闯荡,刚刚出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做什么生意好,所以他决定先做点小工慢慢寻找。最后胡雪岩通过观察发现钱庄是最赚钱的事了,于是他就决定去钱庄当学徒。
初到钱庄时,胡雪岩为了学到本事,什么事都干。扫地、倒夜壶这些更是家常便饭。
因为他的这些勤劳与踏实,在学徒期满后,他正式地成为了钱庄的伙计。学会了钱庄的手艺之后,胡雪岩想要学习更多,可是因为他在的那个钱庄人多,熬资历都得慢慢熬,胡雪岩就起了跳槽的心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胡雪岩十九岁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贵人。阜康钱庄的于掌柜决定收他为徒,并将自己一生的经验传授给他。
而且由于于掌柜没有儿子,他完全是将胡雪岩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最后更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将钱庄交给了胡雪岩。就这样,胡雪岩拥有了他商业帝国的启动资金。
从小商人到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成功之路,还要从认识王有龄这个人开始说起。
在胡雪岩26岁的时候,认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为了能够帮助王有龄把官位去掉“候补”两字,胡雪岩私自挪走钱庄500两银票,事发后还被赶出了钱庄。胡雪岩本是为结交一番王有龄,没想到王有龄的官职却越当越大。
不过这件事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这是高阳为了写小说而杜撰出来的情节。
到了清咸丰十年的时候,王有龄升到了浙江巡抚一职。有感于胡雪岩早年的资助,王有龄开始对胡雪岩大力支持。从此开始,胡雪岩的生意就开始进入快车道,越做越大。
庚申之变可以说是胡雪岩商业发展的另一个起点了。胡雪岩在这期间,与军官勾搭,大量的军事费用开始进入钱庄,同时他又被王有龄委以重任。在这时期,胡雪岩几乎可以说是掌握了浙江一半的财政了。
到了太平军攻打杭州城时,王有龄因为守城失利,自杀身亡。本以为胡雪岩会因此而沉坠下去,可谁想他竟意外地获得了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任,被委以重任。
得到左宗棠信任的胡雪岩开始了他亦官亦商的道路。办事时不贪、帮助左宗棠改革、便利百姓,致使他名声大震。而他也因为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帮其筹集军费,被授予三品官衔,着红顶官帽,正式达到了他人生的高峰时刻,成就了红顶商人之名。
洋货冲击,黯淡离场
胡雪岩成就了红顶商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可谁知这巅峰过后就是悬崖。
当时,胡雪岩开办蚕丝厂引发了外商的联合抵制。虽然胡雪岩将国内生丝统统收入,本来都要胜利了,可谁知意大利生丝的丰收与中法战争的爆发一下子引起了市面巨变,金融危机正式形成。
胡雪岩没有办法,只能被迫贱卖生丝厂,而这一行为又被敌人散播了出去,导致了银庄的挤兑风波。就是这波挤兑,让本可以浴血重生的胡雪岩直接倒闭了。
因为资不抵债,胡雪岩被免职,所以家产全部充公,以备抵债。在这种悲愤交加的心情中,胡雪岩在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小结
胡雪岩临终前,曾告诫子孙:勿近白虎!这里的“白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胡雪岩又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
原来,“白虎”指的就是银子,而胡雪岩说这句话就是为了让儿孙们不要再去做钱庄生意了,毕竟本来如果只是生丝厂的话也不会导致胡家的一夜破产,而连锁引起的钱庄挤兑却一下子将胡家打入地狱。
商朝如同战场,胡雪岩的一生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从贫穷少年到红顶商人。也是一部我国国货的悲愤史,晚清时期的国货大量的受到外来洋货的冲击,十不存一。
参考文献:《清史》《南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