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梅、程《刺汤》做工之不同
梅兰芳《刺汤》
全本《一捧雪》,雪艳娘在洞房手刺汤勤之做工,在从前陈德霖和王瑶卿的做派,便各有不同,余昔观梅兰芳与程砚秋之做工,各有异点,兹记忆之,以供戏剧者之研究。
(一) 砚秋在洞房用刀力刺汤勤后,汤在帐内呼啊呦时,砚秋立从帐前将身腾空一跃至上场角,来一垫子坐。砚秋身体颇高,近年发胖,能见真实功夫。
(二) 砚秋见汤勤出帐后,即起立,疾行至床前(帐幔步前),亟欲在地上摸索刺汤之刀,其台步作滑步式,向帐前伏地之姿势,迅捷美观,为兰芳、及慧生等伶所无。
(三) 砚秋拔剑后,即将汤勤倾倒在地,力刺后再举剑数砍之。以上三点是砚秋之特点。
(四) 梅兰芳刺汤后,汤勤与雪艳力搏时,兰芳用牙齿力咬汤勤之手腕,使汤勤痛极而踣。为砚秋所缺。
(五) 兰芳取剑时,不直接执剑柄,而先用手拉剑柄上所系之须头作一顿,剑即脱鞘而出,固属聪明,而又好看。但因其时又在深夜,情势又甚急迫,拔剑尤恐不及,安有如此安闲。设或剑已出鞘,而柄落入汤手,此何等危险?鄙见仍以直接拔剑为宜也。
(六) 兰芳执剑与汤相持时,与汤同作进三步、退三步之做作,以示抗争状,然后再将汤倾倒在地而力斫之,为砚秋所无。
愚以为刺汤时,事实上十分危迫紧张之情形而论,应以砚秋做派为合理,但在台上演出,则兰芳之作更讨美观。研究刺汤者,应祥知梅程做工之不同,而多加演习,庶临场与丑角之做工,可免有矛盾,或发生不“给肩膀”之弊。
1939年9月11日《大楚报》副刊
京剧道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