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5)

本篇要目:
**************************************
141.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    
1945年               湖南省芷江县
142.粤海关旧址          
清                  广东省广州市
143.叶挺故居           
清                  广东省惠州市
144.丘逢甲故居          
清                  广东省蕉岭县
145.双峰寨             
清                  广东省仁化县
146.广东咨议局旧址        
清至民国               广东省广州市
147.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1940~1943年            广东省东莞市
148.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     
明至清       广西北海市、防城港市、宁明县、
    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县、那坡县
149.容县近代建筑         
清至民国                   广西容县
150.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     
1851年                  广西蒙山县
****************************************  

141.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

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东3.5公里的七里桥。旧址有恰降会场、恰降纪念坊、资料展览室、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瓦木结构平房。1946年2月建恰降纪念坊。坊由四柱三门组成。柱粗1.16米见方,通高8米。中拱门高4.5米。坊宽10.64米,进深1.5米。石料、青砖砌成,外涂水泥砂浆。中拱门上有横额“恰降纪念坊”。坊正、背面刻有当时军政要员题词,铭文略述日本侵略军投降之梗概。

1985年9月整修,按原貌复建会议室,并陈设会谈的历史资料。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决定求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菠茨坦公告》,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岗村宁茨之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向中、美军事当局何应钦、柏德诺(中印缅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等洽降签字。


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在芷江部署全国16个受降区100处缴械点受降事宜,二十天签发24份备忘录,日方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恰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恰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2.粤海关旧址


粤海关旧址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处清末民初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楼,俗称大钟楼,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联庆社区沿江西路29号,濒临珠江河道。1914年3月28日奠基,由海关总税务司署英籍总工程师大卫·迪克(DavidC Dick)规划,英国建筑师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 D Arnott)设计,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至今已100年,


钟楼里有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大钟音乐采用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声,所鸣钟声响彻四方,1公里范围内均可听到,钟楼为穹隆顶,高13米,四面各砌双柱塔司干双柱。钟楼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上为钟机房,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外向圆钟面,昼夜通明,可24小时奏乐报时,传声甚远。曾作为往时广州人的标准时间参考,也是很多广州老街坊的城市记忆。


钟楼由华昌工程公司承建,于公元1916年6月建成,大楼坐北向南,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资21万银两。


该海关创立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与江海关、津海关合称清朝三大海关。该大楼见证中国海关从清朝到建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


该建筑白色古罗马风格,是近代流传到中国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建筑。1914年奠基,由海关总税务司署英籍总工程师大卫·迪克(DavidC Dick)规划,英国皇家建筑师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 DArnott)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于公元1916年6月建成。大楼坐北向南,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南立面用花岗石砌筑,西北立面砌红砖墙,整体钢筋水泥结构,以大块麻石作基础。首层为基座形式,用大理条石砌筑,使上层光滑的圆柱和饰以花饼的栏杆形成对比。


正面外墙以花岗岩圆柱与条石镶砌,正面和东侧柱廊全部双柱,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二三层,四层为罗马塔司干柱式。各室高大宽敞,光线柔和并配有壁炉,门窗顶部略呈平缓的拱形,高大黑色柚木窗、木门,木门中间还有两扇小门。走廊铺设着细致讲究的花阶砖地板、彩瓷砖墙裙。顶筑巴洛克风格穹隆顶的钟楼,四面各砌塔司杆双柱,高13米,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为1915年英国制造;上为钟机房,里面安放有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钟楼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外向圆钟面,昼夜通明,可24小时奏乐报时,传声甚远。整个建筑建成共花了21万银两。门顶原刻“粤海关”三字,1949年后曾为“广州海关”4个金字代替,2007年恢复原状。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粤海关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3.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位于坐落在广东惠阳秋长街道周田村,坐落在叶挺将军纪念园内。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所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叶挺故居建筑面积240平方米,面宽15米、进深16米、高5米,有四房两厅带厨房和天井。叶挺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


叶挺故居是一幢规模较小的客家围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为两进院落式布局,面宽15米、进深16米、高5米,有四房两厅带厨房和天井。门前有一禾坪,长36米、宽20米,有围墙。邻近故居有一方亭,边长5米、高4.8米,亭柱间有0.8米高的护栏,北、西、南面各有一入口,叶挺少时常在此读书,故后人称读书亭。


叶挺故居是典型的岭南农家小院,也是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围龙屋,故居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叶挺故居座北向南,周边毗邻会水楼、会源楼、瑞狮围三个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碉堡楼式客家古寨。入内可见有天井,屏风,中堂,房子是砖瓦结构。叶挺故居坐北面南,内中陈设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客家农家小院简朴的生活情景。


故居大门左边的过道房为叶辅平的卧室,右厢为叶秋平居室,东面一间为叶挺父母卧室。厅堂西边为仅有几个平方米的小卧室,是叶挺夫妇居住的地方。卧室大门对面,有个小小的储物室,叶挺居室西边,为叶挺革命活动物件陈列室。


叶挺故居正厅放两把木椅,墙上挂着叶挺父母像及叶挺全家合影照片。叶挺将军卧室靠西墙的小桌子上方,挂着一张叶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澳门摄的照片,是叶挺接受毛泽东邀请赴延安前所拍,当时拒绝蒋介石邀其出任中央军第一军长的职务,而接受担任新四军军长的职务,这是军事生涯中一张里程碑式的照片。卧室大门对面的储物室,存放着叶挺将军一家人所用的农耕工具,有田间劳作时的用物,有大小筐箩、锄头、锹铣等,有收割用的镰刀,还有磨稻谷用的小小石磨,墙上还挂着已破损的斗篷。叶挺故居的陈列室陈列着叶挺革命活动的五组资料及实物,故居共摆设了150多件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客家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民国十四年(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民国十五年(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民国十七年(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拒绝蒋介石邀其出任中央军第一军长的职务,任新四军军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叶挺故居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4.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


丘逢甲,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人,是晚清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1864年生于台湾,1895年5月任台湾抗日义勇军统领。抗倭失败后内渡定居嘉应州镇平(今梅州市蕉岭县),先后在嘉应、潮汕、广州等地倡导新学。丘逢甲一生虽然只有四十九个春秋,却身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家乡、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清光绪年间,丘逢甲为其祖父丘学祥竖立华表一尊,竖在学祥墓前,由花岗岩石条镌刻而成,高2.88米,周长90厘米。华表正面刻:清光绪戊子科举人、已丑科进士、工部主事、四品京堂,两侧刻台湾民主国副总统兼统全台义军、广东咨议局议长、中华民国广东教育司司长,21世裔孙丘逢甲立石刻铭文。1984年,石华表移至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为沙灰瓦木结构,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丘逢甲故居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通一进三间,门口有禾坪和池塘,房舍中央是一进两厅的堂屋,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较小,两边是“一”字形排列的厢房,后面有半圆形围屋。房屋总面宽48米,总进深60.30米,共计房屋55间,风格简洁朴实。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丘逢甲故居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5.双峰寨
 


双峰寨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城西19公里的石塘镇石塘村,距广东著名的丹霞山仅23公里,省道横贯全镇,交通十分方便。该寨是乡绅李德仁为防范土匪抢掠,筹银三万,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动工,至庚戍年告竣(公元1915年),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建成,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连护城河在内,总占地面积为11300平方米。双峰寨原名石塘寨,后取寨门前门楣横匾“双峰保障”之意,改称为“双峰寨”至今,该寨1949年前已崩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


双峰寨,外形成长方形,石灰及青砖砌成,是少有的巨型寨堡。欲进寨门必须先经护城河,这河宽13.7米,水深1.5米,周围护城河的面积为4878平方米,河上有吊桥,吊桥分两段,中间有一个桥墩,(1976年改为水泥桥)。过了吊桥城堡又被两重寨门深锁,第一重两扇大门用全封樟木制成,厚5寸(15厘米),大门顶有“双峰保障”四个大字。第二重门与大门结构相同,门顶有“保安门”三个大字。


古城堡内攻、防、守相结合的设计环环紧扣,以一个主楼(也称中楼)和四个炮楼为主轴,东西两面城墙中间各有个瞭望台,其间用围墙相连。主楼为五层,高15.3米,四个炮楼比主楼稍矮,为13米,围墙四面以走马廊相连,廊分两层,底层宽3.15米,可用作住户,据称可住千人;上层宽1.2米,联通包括主楼在内的五个炮楼,值此守望相助。走廊每隔3.9米有一小炮眼,共有55个小炮眼,炮眼居高临下,从不同角度可消灭不同方向来犯之敌。


双峰寨城堡外形略呈长方形,堡内面积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双峰寨墙体异常坚固,虽经百年沧桑,但至今未发现有一砖自动脱落,墙体全部用石灰石及青砖再加上糯米浆、黄糖、石灰浆及桐油砌成,其坚固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据说用糯米浆、青砖砌成的南京中华门城墙。我们在城墙走廊的炮眼远眺,前方一马平川,任何一个目标都尽入眼底;走着走着还不时发现一些青砖上烧成有“费金三万”、“李自性视公名下”、“李德仁等筹建”的字迹。这些墙砖的文字记载虽然百年不朽,但它后来成了红色堡垒、发生过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都是大地主富豪们所始料不及的。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起义军余部到达仁化董塘,当晚组织农民暴动,逮捕土豪劣绅33人,朱德同志把从土豪缴获的枪支弹药送给农会,加强了农民自卫军的力量,自始星星之火在石塘燎原。1928年1月6日,朱德率部向乐昌县进军,于是,反动武装以百倍的疯狂向我农会报复,在中共仁化县委的领导下,石塘农会把几十万斤粮食、煤炭运进堡内,依靠着堡内的3口水井,准备与敌作持久斗争。1928年3月中旬,国民党第七师以两个团兵力包围双峰寨,寨内700多军民在农民自卫军营长李载基的指挥下,开展了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先后粉碎了敌人的炮攻、火攻、挖地道等阴谋。11月,敌人三次出动飞机侦察轰炸,并想法切断寨内水源。守寨军民不屈不挠,11月12日于秘密地道分三路突围。战斗坚持了9个多月,牺牲了黄梅林等400多人,其中有20多户全家捐躯,表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被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誉为“广东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双峰寨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6.广东咨议局旧址

广东咨议局位于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后座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宣统二年(1909年9月),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72人,多属守旧派。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11年广州爆发“三.二九”起义失败,牺牲的革命党人陈尸在咨议局前,后由革命党人潘达微殓葬于黄花岗。后来以“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写了一篇报道。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在咨议局集会,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推选革命党人胡汉民为都督。此后咨议局先后改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1925年11月,国共合作大本营国民党中央党部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迁进这里办公。国共两党代表参加的最高政治决策机关政治委员会也在这幢房子后座的远粤军总司令部楼上办公。当年,国共合作的许多重要政策、法令、指示就在这里制定,对革命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不少会议也在这里举行。国共两党大批革命活动家毛泽东、林祖涵、谭平山、吴玉章、邓颖超、李富春、沈雁冰、肖楚女以及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都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促进革命运动的发展。


1925年秋,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时,就在这里二楼办公。他上任不久,10月15日,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为大会草拟了《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宣言》。热情赞扬广东工农群众为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还亲自撰写了不少战斗檄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同年冬,毛泽东、李富春、林祖涵等曾在这里举办政治讲习班。妇女部长何香凝也在这里举办妇女运动讲习所,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当时,不少共产党人和社会名流都应邀在这里讲课。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广东咨议局旧址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7.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广东东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1938年10月,抗日的烽火在华南燃起,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建立了以今龙岗坪山客家人曾生为首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龙岗坪山一带成为革命根据地,同时成立以王作尧为首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1943年12月2日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的领导和指挥下,转战东江一带,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成为中外闻名的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广东人民解放斗争的一面旗帜。


该旧址群体包括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11米,宽7米,面积77平方米。1940年9月,中共前线东江特别委员会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东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坚持在惠(阳)东(莞)宝(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心设在东莞。同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奉命从宝安布吉挺进大岭山地区,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在此设立大队部。这里同时作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机关。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8.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


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防城港市、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县、那坡县。明清时代南方边防连城要塞遗址自东而西分布在北海、防城至崇左、百色一线。著名的边关友谊关位于凭祥市南大青山与金鸡岭之间,南邻越南,是中越交通咽喉。与龙州水口关、平而关并称“南天边陲三关”。初名雍鸡关、鸡陵关,后有界首关、大南关等称。


明清时代南方边防连城要塞遗址自东而西分布在北海、防城至崇左、百色一线。主要有凭祥市北3公里处的大连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西提督苏元春在此设大本营,沿山脊山峰连续修筑城墙、炮台,故名大连城,城内有练兵场、跑马场、军事指挥部“白玉洞”,现城墙、碉堡尚存。又有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的珍珠城,又名白龙城,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城墙中间用珍珠贝壳掺和黄泥夯筑,故名珍珠城。城垣表面砌青砖,长1106米,高6米,东西南北设门及城楼,登城可瞭望全城和大海。还有龙州县城西北5公里将山上的小连城,也是清光绪十一年广西提督苏元春所建,沿山巅筑城墙、设炮台,山峰间石墙连环,内有工事、兵房、火药库。主峰有德国造大炮一尊,其余山峰也有军事设施。半山石洞内保元宫是军事指挥机构所在地,防御体系完整,为戍边险塞要地。


著名的边关友谊关位于凭祥市南大青山与金鸡岭之间,南邻越南,是中越交通咽喉。与龙州水口关、平而关并称“南天边陲三关”。初名雍鸡关、鸡陵关,后有界首关、大南关等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关,永乐年间(1403-1424年)称镇夷关,清初称镇南关,1953年改称睦南关,1964年更今名。历史上,1885年爱国将领冯子材率军痛歼入侵法军于此。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广西提督苏元春又在关两侧山上筑炮台、营垒防守。1965年,友谊关改建为拱式门和三层关楼。额书“友谊关”为陈毅所书。此外,友谊关西侧有金鸡山炮台,是中法战争纪念地旧址。中法战争后提督苏元春为巩固边陲,用石材砌成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装炮三尊,炮台上有指挥所,下有卧室、弹药库、地下室,并有石墙与友谊关楼相连。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49.容县近代建筑 

容县近代建筑位于广西玉林市容县县城及黎村、杨村、杨梅、松山等乡镇。主要以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的别墅、故居建筑群为主,容县近代建筑种类数量较多,且较集中,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有的民国时期建筑群。该建筑群风格独特、结构合理、装饰豪华、环境幽雅,多在中国特有风格上吸收西方建筑技巧,采用仿欧式一至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门前檐柱之间跨空檐墙砌旋成一排优美的弧形拱门和雕饰线,曲直线条富于变化,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艺术效果;为了隔潮,避免南方潮气对人们的影响,在一楼居住下面设有一定高度的地垅,防潮且通风透气,极具欧洲古典建筑艺术风格;主体建筑的前庭多建有清雅秀丽的庭院,院内种有各种名贵果树、花木,环境幽静清香。主要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的别墅、故居建筑群,共有11处(点),它们分别是黄绍竑别墅、黄绍竑故居、黄旭初别墅、黄旭初故居、罗奇别墅、苏祖馨别墅、韦云淞别墅、夏威夏国璋别墅、马晓军别墅、容县图书馆旧址、容县中学旧教学楼等。


黄绍竑故居位于容县黎村镇珊萃村,是一间古朴的民间建筑,在清代中叶由其父亲黄玉梁所建,砖木结构,无雕梁画栋。四座五开间,两边为重横廊,后座设有炮楼,作为了望台。平面呈“富”字形。围墙外为一约5亩阔的水塘(现为稻田)。整幢建筑布局严谨、整齐,颇具特色。黄绍竑故居是研究我国近现代史、建筑史等方面的重要实物史料,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正逐渐为历史专家所认可。


黄绍竑(1895—1966),国民党中将加上将衔,战区副司令长官。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李宗仁、白崇禧同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随学生北伐敢死队赴武昌参战。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部第一师任职。1917年任广西模范营马晓军部连附,同年10月参加护法运动,升任连长。1923年8月16日被孙中山任命为讨贼军第五师师长。1924年11月作为李宗仁的代表去广州商谈两广统一事宜。1925年初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同年2月广西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任第七军党代表,6月1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北伐战争时,留守广西。1927年5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应李济深之请任第八路军副总指挥,编组了第十五军,任军长,在汕头、潮州击败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桂系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破裂,11月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三人在广西成立护党救国军,黄任副军长兼广西省省长。


1930年支持反蒋的中原大战。大战失败后,佳军残部退回广西。此时黄脱离桂系,去南京面见过蒋介石后赴香港、菲律宾旅行。1932年2月1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5月3日任内政部部长,7月1日兼代交通部部长。1933年出任北平军事分会参谋团参谋长,5月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同日方作外交交涉。1934年12月12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12月2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1937年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总队长。芦沟桥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作战)部长,8月调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9月2日任中将加上将衔。同年11月26日复任浙江省主席。1942年9月28日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7年6月6日任监察院副院长。1949年4月作为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到北平参加与中共谈判。后去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政府,9月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去世。


容县黄旭初故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杨村镇东华村“山鸡山”下。黄旭初父人光,号寅生,晚清秀才,在一次考科考时结识一位江西赣州风水师刘福通,请其修建祖宅与卜造故居。黄旭初祖宅为二进“五井头”单横廊普通泥砖屋,后座中厅为“开口厅”,在子位开大门(大门和围墙现已拆除)。黄旭初任军长后回乡探亲,曾为故居亲笔作过对联,门额:将军第。楹联:祖父好自夸爻山爻水谁料草庐生关岳;儿孙行实践敢作敢为孰知秧地出咆哮。


黄旭初(1892—1975),广西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十六岁入容县师范,二十岁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嗣赴日本留学。1917年后在桂军中历任连长、营长、旅参谋长、军参谋长、纵队司令,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第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参加北伐,屡建战功。1929年参加改组派的护党救国运动,历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政治委员会主席等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广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赴庐山暑假训练团第二期受训,1938年兼任三青团广西支团部主任。前后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十余年,与山西阎锡山同以“模范省”著称。大陆解放后,寄居日本、香港,被聘为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病逝于香港。著有《我的母亲》等。


罗奇旧居
罗奇(1904-1975),广西省容县人,黄埔一期毕业,抗战时是著名的“赵子龙师”的师长,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祖父系武秀才,父亲罗鸣时,在北洋军医学校,曾与当时在北京陆军大学的李济琛同袍结义,在军队里任军医院长,退役后曾任梧州市卫生局长和市立医院院长。他倡导文教卫生,资助过容城小学兴建,留有“鸣时教室”为念。母亲徐氏,生三男一女,罗奇居长。1952年至1969年连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七、八、九、十届中央评议委员。于1975年11月18日因支气管炎在台北病逝,


苏祖馨别墅始建于1931年
      苏祖馨(1896—1963),字馥甫,1896年11月13日出生于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国民党陆军中将。苏祖馨北伐时期任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因战功卓著,荣获国民政府授予忠勤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


苏祖馨公祠


韦云淞(1891—1954),原名来松,字世栋,号云淞。国民党军上将,松山镇儒地村人,1913年参加讨袁运动后,任广西陆军工兵营排长、连长。1920年在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1921年夏参加讨陆荣廷,后在马晓军部下任营长。1926年后在新桂系部队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1928年随军北上,驻军南苑。1929年蒋桂战争,韦去香港,不久经越南回广西,继任师长。


韦云淞于1930年兼任南宁守备司令。1931年移防龙州,兼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和镇南绥靖督办。1936年任十五军副军长兼广西建设厅厅长。1937年任国民党四十八军军长。1939年任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率部在邕龙公路西抗日。1944年韦云淞任桂林城防司令,抵御日军。守城失败后,被撤职查办,隐居于百色、武鸣。1948年任广西禁烟督办,解放前夕去香港,1954年冬身故。


夏威、夏国璋别墅。


夏威,中将加上将衔,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方面军副司令等职。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松山镇沙田村人。北伐时期任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长、集团军长官。
夏国璋,字超然,夏威的弟弟。官至中将。他从湖北法政大学毕业以后,又先后就读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参加了李宗仁指挥的统一广西的战争。曾担任副师长,在江苏吴兴县阵地上观察敌情,被日军飞机空袭,不幸身亡。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认夏国璋为陆军中将,为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高级将领之一。


马晓军(1881—1959)字翰东,广西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陆军中将。曾任旧桂系陆荣廷部模范营营长、团长、广西护国军副司令、田南警备司令等职。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政部主任参事、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是新桂系骨干将领的主要培埴者。


马晓军故居兴建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岁次己未,时历八年才竣工。其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整个布局特色是中心轴对称,但是楼房的立面是西方的特色,两边是炮楼。(整座房屋)一层层,三进深,门口是门楼,这个窗上边写有“吟风”,这边写有“弄月”,这些就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这是一座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整座建筑成四合院在布局,中心轴对称,每进房子之间连接有天井,但其建筑形式则是采用了当时最时髦的西方建筑形式,第一进房子的两头夜设置由炮楼,炮楼上有很多的炮孔,能观察到房子前面的每一个角度,整座建筑就象一座西方的城堡,比较独特的是房顶雨水的排水口,是设置在由青砖砌成的墙柱上,装饰成鲤鱼的样子。

容县图书馆旧址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容县近代建筑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150.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位于广西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城区、321国道旁,距桂林市143公里。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以天朝遗址(今蒙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由永安州古城墙所环抱。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桂平金田起义。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取得了自金田起义以来第一次占领州城的胜利。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把永安州衙作为太平军的“天朝”。“天朝”就是办理天国大事的地方。在这里,洪秀全册封东、西、南、北、翼共五王,颁行天历及各种军政制度,定年号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太平军打开官仓,将谷米赈济给贫苦农民,同时制定实施了尊重妇女的《天条书》等。至此,一个与清朝分庭抗礼,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政权诞生。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北上。

古城墙始建于公元1477年,248米,高5米,厚2米。现存城墙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复,现墙砖上“道光”字样清晰可见。州城的四周分别建有东西南北炮台,东炮台位于城东约500米的暸望岭,南炮台位于城南约500米的大窖岭,西炮台位于城西半华里的团冠岭,北炮台位于城北500米的红庙(今教育局农场),是太平军占领州城后和清军对峙的战防工事。旧址涵括:太平天国文物展厅、武庙、中营岭圣库。展厅内共存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有盾牌、猪仔炮、钩镰、关刀、三叉、弹丸、竹篙枪等古代武器,还有出土于眢井土坑的当时永安州知州吴江的头颅骨,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武庙为清顺治三年(1645年)始建,清康熙五年(1866年)重修,占地约302平方米。由大殿、天井、前门、东西厢房四部分组成,砖木琉璃瓦结构,当年作为太平天国首领商议军机大事重要场所。中营岭圣库位于城南九公里的中营岭上。圣库内造围墙两道,各开四门,内建房屋,外层驻军,里层储藏粮食及各种战具,为太平军囤粮圣库。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永远的云岭/鲍陆胜

    永远的云岭 --泾县红色之旅漫记 得知党员老师要去泾县参观,我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云岭,茂林地区,皖南事变,叶挺,项英等等关键词.作为一名教初中历史课的老师,最最盼望的莫过于从课本中走出来,走进有历史感 ...

  • 叶挺到四支队开会,没穿中将军服,也没穿灰布军服,而是穿皮夹克

    叶挺,在中国可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勇敢无畏,在北伐战争时期其所部赢得"铁军"称号,早已众所周知.到新四军后,他曾亲临前线,遇到敌机轰炸,他不仅未进防空洞,反而用相机对空拍照,使周 ...

  • 皖南事变(1941年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三十六

    皖南事变(1941年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三十六

  • 聞锺記郵 | 叶挺军长

    闻锺集邮 WENZHINGJIYOU 聞锺記郵(2185) / 叶挺军长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 ...

  • 云游世界: 这个魔都让我找到了回家路

    [留美学子]第1883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引言: 2020年的疫情让我们曾经"诗与远方"的傲游嘎然截止. [留美学子]将在 "云游 ...

  • 皖南事变中,叶挺军长亲自下山与敌谈判,是此人的主意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在向皖南转移途中,其军部和皖南部队9千余人突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重兵围歼,新四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这时军长叶挺决定兵分两路进行突围,他和东南局饶副书记.袁国平为一路: ...

  • ​你不知道的新四军与宣纸的故事!叶挺军长曾对泾县工人说…

    你不知道的新四军与宣纸的故事!叶挺军长曾对泾县工人说-诗意宣城 1周前 " 宣纸是祖宗留下来的国宝,我们要发扬光大,现在多生产一张宣纸,就是为抗日救国多出一份功劳!"新四军叶挺军长 ...

  • 晓陆唠沈阳之于学忠公馆旧址

    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五经街17号 该建筑始建于:1928年 ▲图为于学忠公馆旧址2016年照 沈阳"于学忠公馆"旧址,坐落于和平区北五经街17号(沈阳市公安医院南行100米), ...

  • 中国有名的十大古街你去过几个,来,旅游姐姐带你们看看

    大家好,我是旅游姐姐,一个无私奉献给你们分享旅游攻略干货的小姐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今天的攻略,你们知道中国的十大古街有那几个吗,本文将给你详细介绍. 古街一:北京烟袋斜街略 烟袋斜街是位于什刹海前海东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206处) 本篇要目: ***************************************** 1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清           北京市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协和医学院旧址 清至民国           北京市东城区 12北平图书馆旧址 民国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3)

    本篇要目: ****************************************** 21丰润中学校旧址 1913-1925年            河北省唐山市 22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1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4)

    本篇要目: *************************************** 31徐向前故居 清            山西省五台县 32大同煤矿万人坑 1937-1945年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本篇要目: ************************************** 41万忠墓 清                 辽宁省大连市 42锡伯族家庙 清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1936-1945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52侵华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要目: ****************************************** 61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62春在楼 民国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 清         浙江省绍兴市 72江北天主教堂 清         浙江省宁波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本篇要目: ***************************************** 81钱业会馆 民国          浙江省宁波市 82陈英士墓 1916年         浙江省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