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脾胃论》的现代临床应用

和在一起。如人参芍药汤参芪扶脾阳麦冬、五味滋养肺胃之阴又如黄芪人参汤、清暑益气汤均体现扶脾阳为主兼顾养胃阴的治则。

3.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 清浊升降失调原因劳倦饥饱伤脾胃之元气造成营气下流而为浊阴 因此治疗往往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

如升阳除湿汤——升麻、柴胡、羌活、苍术生发阳气猪苓、泽泻等以降浊阴但以升清为主 降浊为次。

这里要权衡升降的多少缓急

总的来说东垣以“升”作为基本方法 以“降”作为权宜之计。

升提阳气药物升麻、柴胡用得最多其次为葛根、防风、羌活、独活、藁本、蔓荆子、川芎等。

降的药物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或降火、或利水、或理气、或消积。

仔细分析东垣的常用方剂在权衡升降方面有四种情况

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是升而不降的方剂

升阳益胃汤、清暑益气汤等是升多降少的方剂

通幽汤、润肠丸是降多升少的方剂

导气除湿汤、三黄丸是有降无升的方剂

所以东垣治疗脾胃病并非固执于气虚下陷仅用升阳温补一法而将六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诸如升与降、温与清、燥与润、补与泻巧妙地有机揉和在一起殊途同归因此应全面看待李东垣的学说改变对李东垣偏重升燥、偏重补益忽视降润清泻的片面理解。

4.处方用药品种多、而用药分量轻药味多、药量轻

1药味虽多但有规律可寻

2药量较轻 照顾脾胃“治病不宜损人脾胃克伐元气”

程门雪院长对于处方的分量当如东垣法宜轻不宜重药物的作用是导引是调整是流通所谓“四两能拨千斤”是也东垣用药每味数分至一、二钱而取效姑且不谈譬如温热病常用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不是仅用数分而效果显着吗以此例彼即知用药过重完全是浪费的。同时程老还重视用药轻清灵动切忌不顾患者脾胃的运化功能而恣用粘腻重浊之品。

(0)

相关推荐

  • 杏林问道 | 为何脾胃药中用升麻?

    "脾胃学派"创始人李东垣在脾胃方中偏爱加入治疗时疫和风邪的升麻,为何他喜欢使用这味看起来和脾胃"相连甚远"的药材?升麻在脾胃病方中的配伍与其用量有何差异?其发挥 ...

  • 浅析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

    2017-11-30 01:16:32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1期 张怀国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2 前言:李东恒师承张元 ...

  • 李东垣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令历代人褒贬不一,现临床能娴熟运用的医生少之又少.原因与李东垣著作中对其立论和处方的说理欠清有关,还与现今中医疑惑用药量小效否有关,更与现在中医不收诊费按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一)临证谈四君子汤

    我们来看李东垣是如何用四君子汤的.李东垣的<脾胃论>说:予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中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加药无不验.(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 李东 ...

  • 李东垣脾胃内伤热病的理论基础

    李东垣以不足万言的<脾胃论>名垂后世,被尊为内伤病大家,其学术观点影响深远.这部著作记载了李东垣在脾胃内伤病方面的主要成就. 本文主要体现了李东垣"脾胃内伤热病"的学术 ...

  • 李东垣脾胃论与黄元御土枢四象

    李东垣:脾胃虚则百病生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自省曰"予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平胃散.四物汤.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五苓散)中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 ...

  • 剖析李东垣脾胃论:说气虚为什么会发热?

    导读:中医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阴阳相对而又互根,看似矛盾,而又完全统一. 举例说明,阴虚可以发热,气虚亦可以发热.阴虚火旺而发热,很好解释,那么气虚发热该如何解释呢? 比如大病初愈持续低热者,可与补中益气 ...

  • 破解李东垣脾胃论用药法

    <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卷下详述 ...

  • 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中极为宝贵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为后天之本一说,导源于<内经>,阐明于金元,到李东垣著述<脾胃论>之后,则使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应用< ...

  • 李东垣脾胃升降理论浅识

    朱祥麟 湖北鄂州市中医医院 [李东垣脾胃升降理论浅识 李东垣乃金元时期补土派大家.其学说以脾胃为核心,旁及其它脏腑,阐明元气与阴火的矛盾变化: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建立在以脾胃升降机能失调的基础之上,独具特 ...

  • 孟河医派马派脾胃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及传承规律的研究

    孟河医派是起源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孟河镇(现属常州市新北区)的一大地域性中医学流派.从明末至近代,孟河名医辈出,逐渐形成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孟河医派.费 ...

  •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减薏苡竹叶散方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的临床研究

    王焕禄老师至今从医五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8年.2012年分别被遴选为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他熟谙经典,博采众长,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 ...

  •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特点与用药规律探讨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东垣师承张元素 ,对其"古方今病 ,不相能也"的观点颇为推崇.在尊重实践 ,反复验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伤脾胃 ,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