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当生活里的经历与书中所写的某些任务、某些故事有了吻合时,内容看起来就轻松多了,也容易投入其中,想找出生活中,本该不知道的因为所以然来。

常常看被翻译过来的书籍时,总是看得很吃力,昏昏欲睡,但还总是劝自己坚持看,坚持看到看懂的地步,然后就顺理成章的投入其中。以前啊,也会为这些看不懂的书来找借口,找托辞,因为时代的背景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又或者,距离我们的现实都很远。

可是,等你细细品来,真实的投入其中时,才发现,原来,背景是在故事情节中设计好的,背景也会在人物特性中展现出来,唯一一成不变的是人物本身。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时代领袖、迄今为止不变的人物个性,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悲欢离合,所以,与其时代和环境背景来托辞,不如潜心专研人物个性。从人物的个性中了解一个故事,了解一段经历,从而了解这个人物赋予这个时代的力量。

比如说《史蒂夫 乔布斯》,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他的人生经历是什么样的,又在漫长的一生中,为这个社会进步做了哪些壮举。

举例说明:

在最初阅读的时候,觉得这本近600页的书,就是名字的复杂性,就让人偏头痛,记也记不住,叫也叫不准的。这是一本自传,讲述的是乔布斯一生的故事,讲到细微之处的时候,你都觉得这个人是个极端主义。也是是看到一百五六十页后,才对他的故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前为什么没兴趣?

是我觉得文章会按照传记的笔法,介绍人物的少年时期,以及青年时期,会占用很大的篇幅,也就是看到他创业遇到的很多问题,比如产品的出处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产品的包装问题,以及团队时好时坏的团结问题,这才抨击起我的好奇心。原来,即便是全球顶尖的公司,初创时,遇到的问题也是如出一辙的;原来,在情绪嫉妒暴躁的领导下,团队的凝与散都需要领导者出其不意的制胜办法,有的时候不得不妥协,有的时候必须用华丽的语言来激励,有的时候还需要六亲不认,有的时候,要直击问题的本质,并且一刻不得容缓;

真的是能学到的就这些吗?

不是的,更重要的,在运营一家公司所面对的跌连起伏的过程的心灵碰撞,以及感同身受的安慰。不是我在面对很多问题,而是同时代背景下的所有人,都在遇到同样的问题。不是公司大小问题,不是公司人数多少问题,也不是团队是否精致问题,是你的问题。在过往一生中,今天的困难是历史回望的一段小插曲,就像是,我们现在不记得小时候十几年中发生的百分之九十几的事件一样,今天发生的,在之后你也同样会被忘记,被“经验”所替代。

学到的也不止这些,有一些人物特性,有一些同时代下的领袖人物。从鲜明的对比中,彰显个性为人物塑造的时代形象。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同时代、同环境、同领域下的时代代表。在个体差异性上,走出了两条不同的领域线路。乔布斯追求精致的外观、大道至简的理论、可是他并不是产品技术的极致者,但是他把所有的精致集结一身;比尔、盖茨,他是技术的极致者,年轻时甚至有些交流的障碍人物,沉迷于计算机技术本身,他不善言谈,他统领IBM时刻制约MAC,他们是时代人物的典型人物,在彼此对抗中将浑身解数发挥极致。他们是时代的盟友,是近乎朋友的关系,他们是传奇的竞争对手,就像是足坛的梅西与C罗般,你搞不清楚他们是敌是友,但是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也是领域的领袖代表。

还有什么呢?还有人物的细节描述。

对于细节的描述,大多都集中在性格流露出来的行为表现。性情暴躁,出言不逊,控权主义,他的行事风格在30岁以前彰显无遗,大学就出来创业的他,根本不知道人情世故,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成功六亲不认,他会带有时代赋予年轻人的烙印用在对公司员工的管理上,看似都是在贬低他的性格,实则是在描述他为之后的创举在做铺垫,是在说明,所有企业文化的背后是创始人的个性彰显。

学到这些,不是为了模范,而是为了奉劝自己,你的经历真的不是什么;有时候让你纠结的选择也不是问题,是性格纵使你在第一反应下做出来的决定;不要拿背景和环境为自己托辞,实事造就英雄,环境赋予能量。只有不断的去发现新鲜事物,不断的去否定自己,不断的去补充自己,你才能有前瞻的思维,前沿的产品,以及持续不懈的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而不是遵循常言:三十岁前活的个性,三十岁后活的是习惯。

为近来的低迷不振而反思,反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