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落日——浅析梁武帝亡国的原因
梁朝的灭亡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灭亡,实际上是整个南朝的败亡。如果说东晋的灭亡证明了门阀士族在政治、军事上无法无限膨胀下去,那么梁朝的灭亡则说明门阀士族即使经济上也不能够无限膨胀下去。实际上说明了门阀士族并不是时代的正确走向,而随着梁朝的灭亡,北朝统一南朝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一、梁武帝因佞佛而亡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许多人认为杜牧的这首《江南春》是在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揭示了南朝崇佛的盛况,其实杜牧所说的'四百八十寺'已经是打了折的了。
据《法苑珠林》载,南朝宋时有寺1913所,僧尼3600人;齐时有寺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时有寺2846所,僧尼82700人;陈时有寺1232所,僧尼32000人。
南北朝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代,而梁武帝时代又是南朝佛教发展的巅峰,相传梁武帝萧衍晚年沉溺佛教,乃至于四次舍身同泰寺,朝臣多次用大量钱财将其赎回来,耗空了国力,最终侯景之乱、梁朝灭亡实乃梁武帝佞佛的锅。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纸面上的这么简单,梁武帝沉迷佛教这倒是不假,但要说这是梁朝灭亡的的根源还远谈不上。
梁时有寺2846所,僧尼82700人,乍一看数量很大,但要知道当时梁朝账面上的人口是600万(能收赋税的),而总人口不下1500万(南朝存在很大的隐藏户口),这么一看比例就不是特别夸张了。要知道同时代的北魏,'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魏书·释老志)',占到了北魏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北魏其后的北齐和北周崇佛之风更甚北魏,然而远不至于有亡国之危。
再说钱财,梁武帝几次舍身,赎回他的钱财多则2亿万,少则1亿万,看似很多,然而由于南北朝时期货币的混乱与贬值,所谓群臣'一亿万'为梁武帝赎身算不得什么特大数目,不会比北魏开石窟的费用大,而梁武帝时代的南朝还是有这点国力的。
梁朝极盛时期
如果梁武帝是因为佞佛而身死国灭,那么取代梁朝的陈朝应该引以为戒吧,而陈朝皇帝又是怎么做的呢?
《南史》:'永定二年(558年)五月,帝(陈武帝)幸大庄严寺,舍身。壬戌,群臣表请还宫'。
《陈书》:天嘉四年(536年)四月'(陈文帝)设无碍大会,舍身于太极前殿'。
《南史》:太建十四年(582年)九月'(陈后主)设无碍大会于太极前殿,舍身及乘舆御服'。
陈朝诸帝崇佛的行为,比之梁武帝不能说'有过之',至少也是'无不及',但陈朝却也没有因为崇佛而亡国。可见梁武帝亡国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佞佛。在当时人看来梁朝灭亡的原因乃是'侯景之乱',而这位来自北方的丧家之犬之所以能在南朝兴风作浪,实在是由于南朝宗室'其心不一(梁书)',这才给了侯景可乘之机。而宗室成员之所以暗藏鬼胎,就要牵扯到梁武帝立储上了。
二、立储危机导致梁朝内耗?
梁武帝萧衍早年没有子嗣,为了家业能够传承下去,过继六弟萧宏的第三子萧正德为自己的嗣子,如果萧衍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那么萧正德日后便会是太子了,就像陈霸先的侄儿最终继承了他的皇位。但是没想到萧衍建立梁朝的前一年,小妾突然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萧统。
昭明太子
儿子、侄子该怎么选?权衡之下,萧衍最终将萧正德送回他亲生父亲身边,天监元年(502年),两岁的萧统被立为太子。虽然萧衍感觉这样对萧正德很愧疚,为此给了萧正德很多补偿,但是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太子大位,又岂是区区封赏可以弥补的。后来萧正德为了皇位,不惜跟侯景勾结,这就是萧衍付出的代价。
但是不管怎么说,太子之位还是回到萧衍一系了,而且也没起什么风波。萧统出生后,萧衍又接连有了七个儿子,儿子一多,再也不愁后继无人了。不过萧衍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病逝,年31岁,谥号'昭明太子'。萧统的突然逝世彻底打破了萧衍的计划,萧统在储君之位上待了三十年,三十年间从幼儿到成年,萧衍一直在培养他为君之道,三十年间梁朝上下认同了太子萧统的能力,也习惯了太子的存在,在他们看来只要老皇帝一过世,太子登基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现在太子死了,该立谁为新的储君,在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太子的儿子,另一个则是太子的弟弟。梁武帝曾经有考虑过立萧统的儿子,因为这最符合继承法。
《琅琊榜》中的梁帝原型就是梁武帝
然而梁武帝又想到'新有天下,恐不可以少主主大业(梁书)',萧统死的时候不过31岁,他的儿子能有多大,顶多十五六岁。而当时梁武帝已经68岁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高龄老人,随时可能去世,一旦他去世,年幼的皇太孙,能不能稳住政局,控制住坐镇一方的叔叔们,一切都不好说。稍有差池,靖难之役将会提前上演,这可能还是比较好的情况。
南朝时代皇权不如后世,因而每每发生实力派颠覆政权的行为,新建立的政权往往会杀光前朝宗室,这是梁武帝不愿意看到的。再三思索以后,梁武帝决定立昭明太子萧统的同母弟晋安王萧纲为太子,而这打开了魔匣。
首先,萧统有三个儿子,按理他们才是合法继承人,但皇位继承权却被爷爷剥夺了,虽然当时还小,但是随着他们的长大,这些孙子感到十分愤怒。甚至扬言要在梁武帝死后造反,梁武帝不仅没有遏制萧统的儿子们,反而因为对没有立他们兄弟为皇太孙这件事感到非常愧疚,所以对他们越加纵容,令其主政一方,出任地方大州的刺史,有了坚强的后盾,这简直就是怕他们造反实力不够啊。
南齐时代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宗室相残
说完孙子再来说儿子,对梁武帝的几个儿子来说立萧纲同样是他们不能忍的事。梁武帝的七个儿子都是庶出,身份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之前萧统是长子,'无嫡立长',大家还能服气一点。现在萧统一死,又不立他的儿子,既然梁武帝要立长君,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儿子都有机会。
当时他们这些王爷已经坐镇地方快二十年了,羽翼已丰,梁武帝在时还能勉强压制,只要梁武帝一死,他们是绝对不会服从萧纲的,到时候必定是一场恶战。
只是他们没想到老皇帝萧衍竟然这么能活,一口气又多活了近20年,活到了86岁,在这些年中萧衍又熬死了几个儿子。剩下的儿子乃至孙子都担心自己活不过老皇帝,因而侯景之乱一爆发,这些拥兵自重的王爷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借侯景之手除掉老皇帝。果然萧衍死后儿子跟孙子们爆发了大混战,杀得个片甲不留,梁朝国力也大大削弱,再无力与北朝争锋。
侯景之乱梁朝丧失大片土地
由此观之梁朝的灭亡实在是梁武帝和梁朝宗室自己作死,而侯景之乱只是一个导火索,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三、梁朝灭亡的真相?
'侯景之乱'看似来得凶猛,但要知道侯景是当时在已经北朝已经混不下去了,被连续击败,这才率领残兵败将来到了梁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败军之将竟然能将梁朝搞得天翻地覆,不是很神奇吗?
侯景之所以能将梁朝搅得天翻地覆,除了有萧正德这样的内奸,和坐山观虎斗的梁朝宗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侯景手上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有多少呢,据侯景后来与萧衍的对话可知,侯景刚渡江的时候不过千余人马,但是等到围攻建康(今南京)的时候已经有了十万大军。
侯景
这些兵马哪来的,肯定不是侯景在江北的时候招募的,因为侯景自己说了自己刚过江的时候只有千余人马。那就证明这些军队绝大部分是过了江之后才招募的,而且就在建康周围,因为侯景渡江之后直奔建康,哪都没去。侯景是后来打下建康之后,才急着去夺取江南其他地方的。
建康周围能招到这么多兵吗,问题应该不大,据统计梁朝极盛时期(大约在梁武帝晚年)建康人口超过一百万,如果加上建康周边的一些村落,招募个十万军队还是可行的。但这里透露出一个可怕的事实,当兵必然是青壮年,而建康百万人口中除去老弱妇孺,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青壮年都参加了叛军。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因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东晋是门阀执政的年代,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受特权。然而进入到南朝以后,随着皇权的复苏,门阀士族在政治上持续走下坡,只好将目光转到经济方面,就是捞钱,在古代捞钱的最好办法就是土地兼并。而兼并土地的状况在梁武帝时代达到了巅峰。
梁武帝本人出身世家大族的兰陵萧氏,在起兵之际得到过士族的帮助,所以梁武帝一上台,扭转了高门大族持续衰落的趋势,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扶持这些暮气沉沉的士族,但梁武帝积极争取门阀士族的支持,只是为了用来装点门面,实际政治权力还是由梁武帝任用的寒门庶族掌握。
既然政治权力不给,总得给一些补偿吧。所以萧衍对士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不仅不抵制,还默许支持,这种情况下梁朝的土地兼并远胜前朝。到梁武帝晚年的时候真的是做到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普通百姓活不下去并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他们为啥铤而走险跟随侯景的原因,赌一把或许还有能活下去的机会。
其实南朝土地兼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百余年内屡见不鲜,但为何到了梁武帝却如此严重。要知道梁武帝之前不少南朝的所谓昏君都能将官逼民反做到这个地步,这其实还是与梁武帝本人有关。
中国古代但凡新朝建立,由于之前长时间的战乱,国家必定地广人稀,基于此国家可以分配土地,鼓励生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口激增,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地主阶级开始兼并土地,农民土地越来越少,逐渐活不下去,农民起义爆发,最终推翻前王朝、新王朝建立,由于战乱人口大为减少,国家重新分配土地,然后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不过在南朝时期这一循环里面少了一环,由于南朝禅代特别平稳,所以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新建立的朝代需要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因而相当一部分士族地主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这就使得南朝土地兼并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所以南朝的土地兼并速度较之普通朝代,要迅猛的多。加之南朝时期,南方的土地开发还不似后来那么广阔,所以很容易就占完了。
梁武帝之前,唯一可以抑制这种病态兼并的办法就是统治集团的内耗。南朝宋齐两代皇族厮杀不断,每一次的厮杀都是政治势力的一次大洗牌,而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都会有不少的地主(包括皇族地主、士族地主、寒族地主)因为战队失败而人头落地,他们的家产大多会被重新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土地兼并的步伐。
而梁武帝上台后,江表五十年无事。不得不说梁武帝政治手段真是很高,南朝无止境的杀戮在他当政这几十年,硬是被他叫停了,又由于他的大力倡导,统治集团内部保持着难得的和睦,一改南朝近百年的腥风血雨。看上去很好,但统治阶级暂时不内斗了,那就枪口一致对外了,这就使得他们吸血的速度比前朝要快的多,尽管梁武帝五十年治世,成果斐然,但依然不够权贵们瓜分的。
梁朝的灭亡其实也就是南朝的灭亡,因为后起的陈朝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无力与北朝抗衡,被统一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