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弘:春运民工的行李包,折射出他们的艰辛和喜悦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民工大省,每到春运时间,在外打工的民工纷纷返回家乡,过完春节以后又陆陆续续返回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新疆、等地去打工。回家的时候,要带上自己的行李物品,给父母和亲人买上过年的礼物,出门的时候,又背上行李,开始一年的拼搏。民工们春运期间都是大包小包,这10多年来他们的行李包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也间接反映出了民工们的生存状况。

以前出门都是背着农村人喜欢的那种大红大绿铺盖卷,以及编织袋蛇、皮口袋,在外打工是住在工地,需要自己带被子和棉絮;后来打工挣到了钱,住宿条件改善了,不需要再带铺盖卷出门了,编织袋又换成了布质的手提包和背包,携带的东西少了很多;近几年新一代的民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时尚了,出门不需要带铺盖卷,由于用工荒有的用工单位要提供被褥,民工也不需要带很多的东西,缺什么东西就在当地买,回家的时候也不必在外面买太多的礼物,因为流通发展了,过年礼物全国各地都差不多,所以,现在春运出站的时候看到了民工很多大行李包已经换成了拉杆箱。行李包折射出了民工的艰辛,也反映出了他们在外拼搏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观念的更新。

打工潮初期,民工外出被盖、编织袋、肥料包装几乎是他们的标配。
这床大红的被面是农村人的最爱,看得出来是从家里拿出来打工用的。
集体出去打工,将编织袋行李包堆放在一起等候火车。
扛着蛇皮口袋拿着车票出站,看着离家越来越近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行李包背着是生活用品,放在地上就是凳子,一边掏着耳朵一边候车,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编织袋升级了,换成了布质的大行李包。
除了行李包,很多民工都会提上一两只塑料桶,既可以作为生活洗脸洗脚用,也可以装东西。
打工时间长了,回家的时候带点东西少了行,李包也轻了。
手机逐步进入了民工生活,打工妹先向家人报告,我要回家了。
一年没有回家了,东张西望,从车站看得出来家乡的变化很大。
从2014年开始,背编织袋包的人很少,多数人都用大布行李包了。
用工荒的出现,各地都在抢民工,回家出站便看到当地政府的招工信息。
出去打工的人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兄弟姊妹,有的是一个大家族的人。
背篼是家乡的特产,从小背惯了,外出打工背上它也很方便。
民工再也不是那种又脏又土的样子,逐步起着变化,形象也在不断的升级。
想着家里还有妻儿老小充满了喜悦,带点过年货再多也不嫌重。
拉箱逐步取代了过去的编织袋、布包。
编织袋到家就没有用了,装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而拉箱则来装贵重物品。
右边这个妇女不是背的家乡带去的被子,而是在新疆打工买的棉胎带回老家。老家多年不种棉花了,好棉花都在新疆。
老一代的民工形象已经变了,媳妇在前面去取票购票,他只带着孙子候车。
这对打工夫妻在城里熏陶多年,拉箱、挎包、和染成黄色的头发,看样子已经融入了城市。
这对夫妻轻装打扮,回家过年是给老人发红包了,外加当地的特产水果。
新一代的民工时尚的双肩包和小拉箱,旅途非常轻松,带些坚果让父母也尝尝。
旅途再疲劳春节回家总是开心的。
在外打工不仅娶到了媳妇,还有了孩子,春节回家带回去让父母也开心一番。
这位带着大宝二宝回老家的民工,累在身上,甜在心里。
“儿子要回家了,回家第一件事情要喊爷爷哦。”虽然没有带什么过年礼物,但是孙子就是最大的使老人开心的礼物。

(作者:真名李伟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港深珠澳摄影联盟主席团成员、摄影理论工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