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朝圣须弥山!
2020年7月27日,鱼和先生去宁夏固原朝圣须弥山。结果是大修,只有一窟开放,半价门票。真可谓:千里迢迢去,只能看一窟。山光披霓裳,抚慰鱼缺憾。
↑石门水在深深的河谷中静流,两岸是绚丽的丹霞地貌。须弥山石窟区和博物馆隔河对视,站在博物馆观景台远眺河对岸的看佛窟,鱼遗憾满胸。
石门水流经此处变得安静极了,千年来它每每途经这里都会安静,因为它能听到风中的诵经声……
须弥山博物馆和石窟区之间有桥沟通,更有这河谷栈道。让前来感悟人类开创的物化精神财富的你,同时还能感受到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通过栈道站在石窟区回望博物馆,它是那么小巧,羞怯地立在群山绿树丛中。
↓须弥山的佛窟,不是一峰集聚,而是八峰处处,绵延二公里。人们按照它们所处地域,自南而北八个区域: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
↓相国寺,编号第五十一窟。北周开凿。在进行壁画维护。
↓圆光寺,内有编号45、46、48窟。北周开凿。不开放。
↓唯一开放的第62窟,在松树洼区。石窟所在崖面附近有着密如蜂巢的天然孔洞,人工开凿的石窟呈带状分布在崖面上。这些佛窟可观者全部外罩铁网并加装了铁锁。
↓第六十七窟,北周开凿。相机从开锁小窗伸入拍摄。
↓第六十九窟,盛唐开凿。鱼把手机伸进去拍摄。
↓第七十二窟,唐窟。
↓第六十二窟,唯一开放的窟。
一个开放窟,三个偷窥窟,鱼怎么也没想到朝圣须弥山如此草草。
↓下图翻拍于须弥山免费宣介单。
↓带着深深的遗憾鱼和先生去须弥山博物馆,希望在那里能感受到须弥圣境。
走在栈道上,举目四望,在清透的蓝天映衬下,须弥山的丹霞地貌引人入胜。
从游客中心至博物馆,由栈道步行大约不到二公里路程。
↓须弥山博物馆,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布展很用心,可惜的是所展出文物基本全是仿品,且不标注。
须弥山博物馆由“丝路开通”、“佛教东传”、“须弥之光”、“佛国众生”、“佛窟集萃”、尾厅与序厅七个单元组成。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石窟雕像复原和多媒体技术,力图让观者通过步入其中探秘丝绸之路和欣赏佛教石窟艺术。
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为中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被誉为“宁夏敦煌”。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北周石窟集中于圆光寺、相国寺区域。第45窟和46窟是须弥山最繁丽的洞窟。隋唐时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国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数量最多。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称桃花洞。第5窟即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须弥山保存着造像350余身,题记33则,壁画7处,明代石壁3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笔重要的遗产,对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须弥山石窟史上有多个名字,唐时称“景云寺”,五代、宋、西夏、金、元至明初都沿袭这一称谓。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不过须弥山作为佛教称谓和石窟的代名词,宋代就已开始。(上述文字,鱼据有关资料改写)
↓须弥山造像第一凿,第二十四窟,北魏时期。
↓须弥山第五窟,大佛窟,唐代石窟。
↓须弥山石窟精华第四十五窟实景复原
↓北周开凿
↓须弥山第六十九窟造像,原比例复原。
↓北周佛头,须弥山第五十一窟,原物在固原博物馆。
↓须弥山第五十一窟北周菩萨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