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雩文艺】作者:唐中才《故地重游访煤专》总第1001期②2021年第207期②
梦里无数次回到母校,徜徉在林荫小路,卷卧在旷野的山岗,携一本书,看飞鸟掠过灌木丛梢,望白云流淌过蓝天,眺远处梯田劳作的农夫,任凭思绪漫无天际。有时还梦见头枕山梁,在和风薇草中睡去,在飞雀虫鸣中醒来。所以,待得到消息能有机会再和同学相聚到泉城,再能回母校看看的消息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准备起了行程。
山西省阳泉市,这里随便一铁锹铲下去就是煤炭,所以在改革开放兴起之时,遍地都是煤炭企业,于是阳泉市为迎应煤炭事业发展而兴建了阳泉煤炭专科学校这所新学校,这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1990年学校初被山西省教委接管,但没有印章,招生是以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名义招生。我们虽说是第七届学生,但全部在校生也就700多名。现在学校的名字叫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昨日早来的同学,已经到访过母校,说是比传闻的还要美丽。所以参加完同学孩子的婚礼仪式之后,来自大同晋城的远道同学就踏上返程,而我却想回母校去看看,毕竟一别已经近三十年了。
汽车按照导航行驶在宽阔的漾泉大道上,这是阳泉市兴修的一条发展大路,近二十多年来,作为山区城市的阳泉为了发展,劈了很多山填了很多沟,人工制造了很多发展的坪地空间。当地同学说,当初我们毕业季时学校隔沟相望的机器正轰鸣作业的山头已经被彻底削平,成为了高楼耸立的开发区,开发区修的学院路通过一桥与我们学校新修的正南向的校门相连,而这个校门气派很多,是学校的正校门,地标性建筑。但我还是想先去曾经的学校大门看看,那个象倒立的U型磁铁一样的校门,气宇轩昂,吸引了太多的年青学子来到这里求知学问,又送走无数的饱学之士奔赴祖国建设的前线。
拐了弯就转入了李白路,待导航接近目的地时,我们已经根据地貌地势辨认出了我们的位置,原来我们就走在国道207上。那时的拉煤卡车吐着沉重的气息艰难地爬行在此路上,一辆又一辆的把煤炭送往祖国需要的地方,那时的路肩上,水沟中都集满厚厚的煤粉。偶尔驶过的公交车总是挤满了人,长岭这一站更是每逢周六日就挤满了下阳泉市购物逛街的学生。我又仿佛看到了从前的我,只是眼前代之的是洁净的马路和小轿车流,就连当初的荒野山坡也被高楼代之。
东门就是当年的学校正门,我们开着车沿着熟悉的马路一直向上爬去,路两侧成行的木棉树不时闪过,硕大的树冠遮去了阳光。这些树是上几届学生栽培的,伴随了我三年的时光,看着就亲切。才行没多久,路就呈现分岔,眼前的景象有点模糊,有点迷失方向的感觉。只好凭借记忆向着主楼的方向走去。
主楼现在冠名思源楼,这是当年唯一的教学楼,一层有传达室,图书室,阶梯教室,还有个天井的小空地可以打乒乓球,有时打羽毛球。二层以上即为教室和办公室。我们的教室即在一上三层楼梯的北侧。现在整个楼已作为行政科研楼,褐红的装饰只增加了它的美丽,掩盖不了我的记忆。我的思绪飞扬,我曾在此荡漾在知识海洋,追求在梦想的路上,收获一段可贵的友情。我还在此宣誓入党,也还渴望初恋的滋养,我想到了一个个他和她,也想到了一件件事和情。
入学时只有主楼西侧的一个小食堂,小食堂的南侧二幢教工宿舍楼,小食堂北侧的一排小二楼,然后就是小二楼西北向的男女混住的唯一的宿舍楼。也就是说,在荒山野岭的这几幢建筑就构成了当时的学校。当然,还有两块裸露着褐色土壤的坪地立个足球门框就算作了操场。我们做实验课需要到省城的山西矿业学院和太原工业大学上课。我们看电影就需要步行去四五华里外的铝矾土矿俱乐部去,至于洗澡,娘子关电厂返回的冷却水水温有四十多度,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在宿舍洗漱室进行。学校建设的脚步一直没停,待我们毕业时,就搬了新宿舍,用上了新食堂,另有三幢教工楼,一幢实验楼,正在兴建中,传说学校东边还会建体育馆。走在校园,搜索着记忆,谈论着过往,欣赏着现代化的楼宇,畅想着更美好的未来。学校后来修建了东西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还有拔地而起的三十余幢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整个学校已是今非昔比,有了质和量的飞跃,拥有一万余名来之全国各地的在校生,跻身于山西省高等学校的序列,熠熠生辉在晋东大地上。这里及周边已是群楼毗邻,高厦如林。
那时的阿康喜欢音乐书法,阿明爱好社交组织,阿群则风流倜傥陷于一场恋爱。女生祥是我的同桌,本人品学兼优,还写得一手好字,珍是男同学心中爱情的模样,可是都不敢有非分之想。而今识尽人生百味,男同学已是沉稳有加华发皓首,惟两位女生依旧花枝模样,阿娜丰姿。
之前乘公交抵侯家沟站,需下到流着淙淙河水的沟底,再一路爬行穿过低矮的侯家沟村屋舍,然后在村后跨过去荫营煤矿的专属铁路,继续爬上几百米田间路才会抵达学校的操场。而今,学校的正门就在侯家沟村的东南方向,在这条专属铁路也就是当下阳大铁路的上方。校门口扩展为一个小广场,一个名为能源之火的雕塑吐着一团熊熊烈火,当然这团烈火,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隔阳大铁路和学校毗邻的是正在兴建的阳泉东站。我们参观学校正门时门口的学院路桥已经封闭,据说是正在改建通往东站的道路。目光所及之处,不见荒岭野草,不见层层梯田,惟楼宇林业,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游目驰怀,今昔巨变,怎不感慨顿生。
阳泉因煤炭资源而兴,因石太线铁路公路而兴,那时我们都习惯称阳泉为煤城,而今矿业资源枯竭,重要的铁路公路绕行阳泉,但阳泉已华丽转型走在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大路上,并借“中共创建第一城”的东风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大路上。学校的发展只是三十年祖国发展的一个缩影,阳泉也是中西部山区资源型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
望着铁路陷入沉思时,一列和谐号列车恰从山那边驶了出来,它又勾起了一段回忆,又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
就此别过,阳泉煤专已是历史名词,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就此别过,希望再续前缘,与同学共渡时光,与师长共叙时光,与泉城共享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