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真的是隋唐洛阳城的翻版吗?
日本史学界一直有一个说法,说奈良建城,是学了大唐长安。京都建城,是学了大唐洛阳。
奈良是日本历史上第一座都城,始建于公元710年(唐景龙四年),古称“平城京”。作为日本都城,平城京历时七十五年。
平城京位于奈良盆地北部,东西4.2公里,南北4.8公里,面积20.2平方公里,约为唐朝长安城的四分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城内的道路,都是“井”字形,四通八达。
公元794年(唐贞元9年),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京都,命名为“平安京”,意为“和平与安定之都”。
平安京(京都)街景
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23.4平方公里,相当于长安城的五分之一。
平安京(京都)的建筑格局呈长方形排列,朱雀大路为中轴,贯通南北,分为东西二京,中间为皇宫,正面是罗城门,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布局整齐划一,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神宫坐落于北方,街道都以直角交会。
平安京(京都)的平面图
日本的史学家们一致认为,京都的城市布局,是学习了中国古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因为你现在到京都,依然可以发现京都保留着“洛东、洛南、洛北、洛西”的地名。
“朱雀大路”是整个京都城的中轴大道,连接都城的城门“罗城门”到皇宫的“朱雀门”,宽84米,南北长4公里。史料记载,朱雀大路的两侧设有沟渠、矮墙,栽有杨柳树构成林荫道。
平安京(京都)的模型图,中间为罗城门和朱雀大路
主城门位于南侧(在现在的京都车站附近),叫“罗城门”,这是进出“平安京”的最重要的城门。史料记载,罗城门宽35米,高21米,深9米,属于木结构城门。古时京都人有一种说法,说“一脚踏出罗城门,那就是另外的世界”,因此,人们也把“罗城门”说成是“罗生门”,指的是人世与地狱的界门,并演绎出了许多妖魔鬼怪的故事,著名导演黑泽明在1950年拍摄了一部电影《罗生门》,将这一座城门的故事广扬了天下。
京都车站前设置的罗城门缩小版
罗城门已毁,只留下一个遗迹碑。最近几年,京都的一些文化名流发起了 “重建罗城门”运动,并以十分之一的比例,在京都车站附近复原了罗城门的样式,各位有机会到京都的话,可以一去观看。
京都真的是隋唐洛阳城的翻版吗?
趁这一次回国的机会,我去了一趟洛阳,想实地看一看这一座历史古城,印证一下京都与洛阳城的建设风貌。
洛阳市区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有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包括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
接待我的,是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的王莉处长,她是一位文博专家。
王处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1400年前的一天,隋炀帝登临北邙山,放眼一望,看到伊河蜿蜒,流过平川旷野,天尽处两山对峙,犹如阙门,隋炀帝感叹道:“天地之中竟有这般宝地,为何没有人在这儿建一座城池?”随身大臣立即附和说:“不是前人没看到,是这块宝地在等候陛下您的光临!”于是,隋炀帝敕命营建东都,每月征发全国工匠200万人。仅仅10个月的时间,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拔地而起,这就是“洛阳城”。
西安3D作家绘制的洛阳城3D图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
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嘉仓城(粮库)等组成,面积47平方公里。洛阳城的外郭城正南门,称“建国门”,唐时改称“定鼎门”。“定鼎门”作为洛阳城正南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沿用时间较长的古代都城城门。
不过,历经千年,如今隋唐“洛阳城”的地面已下沉在地下5、6米处。
进入二十一世纪,考古专家们对定鼎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在遗址上建造了一座仿唐城门。2014年6月,“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建的定鼎门
王处长陪同我近距离参观了“定鼎门遗址”。她介绍说,定鼎门遗址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三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三个门道均采用梁架结构,门道宽5米至5.5米,南北进深各约20米,门道中部皆置单重门扉。城门楼的高度约15米,相当于如今的5层楼高。史料记载,定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606年)正月,隋炀帝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古代帝王。
我看到,城门遗址的泥土里留有当年车轮的遗迹。定鼎门门前泥泞的路上留下马车、行人,还有西域商队骆驼的踪迹。1000多年前,洛阳城的繁华与故人的影子,似乎还在我们的眼前,这其中,有隋炀帝、武则天、白居易、杜甫、狄仁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
登上城门,已是黄昏时。向城内望去,我突然看到了京都古城“平安京”的风貌。
面前是一条宽广的大道,直通皇宫内城。王处长说,这条大路叫“天街”,宽约109米。天街东、西两侧分布有两处里坊遗址“明教坊”和“宁人坊”。
这一条天街,宽109米。
显然,京都古城的朱雀大路宽84米,比洛阳城的“天街”窄了不少。不过,“朱雀大路”是沿用了长安城主干道的名称,京都没用“天街”这个洛阳名。
我看到了一幅隋唐洛阳城的平面图,格局居然与京都的一摸一样,都是“井”字形的布局。
史料记载,当时洛阳城实施了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居住区(坊)与商业区(市)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白居易诗中曾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可见市坊布局相当规整。
洛阳市民住的“坊”,高墙围住,相当于一个个封闭式小区,便于府衙管理。所有的商业活动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东西”二市进行——这也是“买东西”的由来。
我们看到,在天街的两侧,根据考古发掘,恢复建设了沟渠、坊的矮墙(当时规定高度不得过肩,以便于监管),还种植了杨柳。这一番景色,与京都古城的朱雀大路的两侧构造完全一致。由此可见,“京都是隋唐洛阳城的翻版”一说,完全成立。
洛阳城遗址上复建的坊的矮墙
京都古城也与洛阳一样,分割成许多的正方形的坊
可惜,唐末动乱,洛阳城几经战火,到北宋时,这里几成废墟。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走过定鼎门的时候,留下了一句千古感叹:“若问古今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离开洛阳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京都如果能与洛阳结为“姐妹城”,重续千年良缘,岂非佳话?
———————————————————
告各位网友:徐静波的“静说日本”公众号将暂停发文,新开“静说众妙”公众号,与大家共享更多有关日本、有关世界的话题。欢迎大家搬家,关注“静说众妙”公众号。
——————————————————————
【继续推荐银座威士忌博物馆稀罕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