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修鄂航“竹山”号,那些跑汉水的轮船

民权路靠江边处,曾有湖北省航运公司的候船室,如今是一家医院,俗称“省航”“鄂航”以与“长航”区别,鄂航的船只主要跑汉江,也就是汉口人常说的“汉水”“小河”。

地处汉口沿江大道民权路口的“汉口轮船运输管理局”候船室。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汉江水上客运逐渐萎缩终至停业,大楼人去楼空,现在成为一家企业的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武汉航运业实行私营联合经营,至1956年,武汉地区各类航运公司按国营、地方国营归口,湖北省航运公司划归湖北省交通厅,成立湖北省航运管理局。至1964年,省(鄂)航汉口客运站经营的区间短途航线有11条,其中,汉江客运有汉口至洪湖等6条航线,各线均每日一班,日均发船11艘,1968年增开汉口至蔡甸专班,每日2—4班。当年,汉口沿江大道的汉口轮船运输管理局候船室人流如织,并不比汉口火车站差多少,半个多世纪里,省航职工为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以及后来高铁运能和速度优势的出现,水上客运受到挤压、一蹶不振,那些曾经航行于汉江沿岸的客轮最终销声匿迹,退出了航运业。

1965年4月,省航汉江汉口至沙洋航线部分客轮出现振动问题,影响到航行安全,省航运管理局派出技术人员对“合丰”号、“支农一”号、“竹山”号进行实测,判明4135型柴油机二阶振动与船体谐振、三叶螺旋桨与船体失振,后拟定减振方案,在柴油机上加装E——120减振器,在“竹山”号轮船换四叶螺旋桨,消除了振动。1965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汉口德明饭店召开内河船舶技术会议,这件事被写成论文在会上宣读,成为省航历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竹山”号是汉江航线汉口至沙洋的客运班轮,省航派人修船时,带上了照相机,除了拍摄工作场景,还捎带着拍摄了生活场景,这个当时比较稀罕的举动,为人们留下了那一段历史的珍贵记忆!

湖北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竹山”号轮船,是航行于汉口至沙洋的定班客轮,排水量300吨,还没有现在的过江轮渡体量大。

1965年,省(鄂)航机监科派技术员到“竹山”号抢修,他们随身带了部“120”照相机拍摄了这次抢修过程。既然要照相,技术讨论会便十分郑重其事,他们还像拍电影一样为镜头留出了一个“豁口”

经过检查,竹山号因三叶螺旋桨与船体失振,将轮船大梁振出了一道裂缝,技术人员用扭振检测仪进行实测,查出了“病因”

经过技术攻关,技术人员将原来的三叶螺旋桨换成了四叶螺旋桨,消除了振动,解决了这一问题

问题解决后,上级来人和船员在竹山号顶层夹板上高兴地合影,背景远端的江汉桥清晰可见

船员们的劳动照

炊事员也不放过好机会,摆好架势拍了这张“秀刀工”的纪念照,不知右边这位师傅的手表是否特意带上的?那时,手表可是“奢侈品”

“竹山”号修好后进行了试航,照片背景可见利济路电厂(原既济水电公司大王庙电厂)的烟囱和车间。“抢修竹山号”这组照片,是特意在武汉最好的品芳照相馆冲洗的。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味难忘的经历

(0)

相关推荐